题瑞岩惺惺石 宋 · 谢伋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宁复露棱角,明心不受欺。
千年谁可转,空照是宗师。
滴滴泉 宋 · 谢伋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滴沥来无尽,秋声杂水声。
纵观深省后,一酌更心清。
过护国广恩寺 宋 · 谢伋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地隔三江云水深,那知帝子启山林。
咸京筑馆今谁主,白昼松风哀怨音。
妙庭观二首 其一 宋 · 谢伋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萧萧六辔天边路,云竹风松正岁寒。
欲洗衰颜换凡骨,应须九转大还丹。
其二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云軿一去远难追,丹鼎埋光固不疑。
承露仙人辞汉后,几重深杳隔瑶池(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一一)。
和李士举过仙都徐氏山居 其二 宋 · 谢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耄倪扶杖小童闲,绕舍清溪碧水环。
争看赤帷仍避传,静无桴鼓爱青山(元陈性定《仙都志》卷下)。
绍兴甲寅正月至吴文叟山庄 宋 · 谢伋
押支韵
学士奔波方绕枝,隐者盘旋能避时。
萦纡三径襄枳棘,庇荫万木藏茅茨。
常时理棹去城远,先世卜筑无人知。
高山为屏开锦绣,清泉可鉴堆琉璃。
主人好德乡党敬,宾客来游邻里窥。
有田千亩何所羡,遗子一经常自期。
莫向清流歌考槃,须知好爵徒尔縻。
驱羊拾芥不难取,濯缨洗耳应复思。
恭谒台岳桐柏观纪事 宋 · 谢伋
押麻韵
拜恩散号在兹地,乘兴真游驾小车。
拥笏朝真香火罢,虚明庭院静无哗。
按图默记金声赋,意气直欲登仙槎。
龙渊三井液膏乳,琼台双阙飞云霞。
玉堂珠阁不可到,山灵勒回因念差。
金壶龙检世已远,五千漆字犹堪誇。
如今丹笔已漫漶,风日暴炙元无遮。
元公丰碑压千柱,择木小隶湮尘沙。
丈人巾屦青松下,道士瓯蚁随倾茶。
谓予读敕见陈请,州帖次第来幽遐。
了知君心弃符竹,不敢复献旌节花。
我今便欲老岩谷,亦不求枣大如瓜。
洗心脱然去尘累,不慕盛丽并纷华。
黄衣青藜或可遇,愿授竹简观聱牙。
人生信是行乐耳,岂复自慁同池蛙。
兹行已占平生胜,后来游观宁复加。
清兴不极尚忘返,长天日暮空咨嗟。
灵岩寂庵辩才师有罗汉树一株移自台岳托根木香架下颇妨成长因寄沈水香往易之 宋 · 谢伋
押词韵第十七部
台岳石为梁,苔滑水湍激。
应真所游处,林杪飞杖锡。
遂令山木閒,变现如所历。
扶疏冠琪玉,不受霜雪滴。
当其含蕊时,知状曾目击。
端如尊者相,相呈咸可觌。
掌合貌甚恭,头光不加幂。
升高真蹑虚,集菀聊憩寂。
枝栖过三宿,神通渺难测。
不于下成蹊,俗眼何曾识。
四皓共木奴,大槐荫土国。
孰非梦幻閒,昧者徒自惑。
况此方广徒,衲身岂人力。
我有一瓣香,敬为千百亿。
漂摇风雨中,此地何偪仄。
向来专一丘,不受山庭勒。
盘踞来药寮,使我亲封植。
清泉堪晚漱,甘露充朝食。
埽除有浮屠,高下宜降陟。
稽首达声闻,应供毋难色。
天台李公孟长官出示桐柏观百丈坑玉兰且索赋诗继以一本分惠又复见督勉为之赋 宋 · 谢伋
押青韵
桐柏古福地,琼台上侵星。
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
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
悬崖百丈坑,九畴诗得经。
真境有谁何,守护烦六丁。
长官仙李氏,不畏兹山灵。
河阳无数花,叶蕊衒紫青。
受此贞洁姿,不露凡卉形。
命彼轻举者,窃取岩中扃。
封植入笼槛,罗列旁轩屏。
结根失所托,摧残日飘零。
揖我求我言,矢诗当见听。
草木遂其性,民物自安宁。
君其毋求奇,采掇庶可停。
兰玉近取譬,何用专阶庭。
人观尽白眼,莫遣下青冥。
送孙仲举徽猷罢郡造朝 宋 · 谢伋
四月维夏天未暑,天台居民逃室处。
城中屦贵巷陌喧,城外号奴去村墅。
老癃扶杖少者趋,夫弃禾麻妇投杼。
肩随足蹑似同谋,色沮声低咸偶语。
使君高车挽不止,谁其嗣之保闾里。
攀辕卧辙岂留行,遮道填门宁足恃。
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头有船舣。
我闻此语良足听,呼使来前陈本始。
吾州使君能静治,千里无虞安狱市。
澄之不清扰不浊,尽道使君心似水。
昔襦不足今裤馀,良药千金补疮痏。
黄屋近驻钱塘城,愿说政平并讼理。
从今更借二三年,增秩赐金书用玺。
我言此语尔未思,有大于此尔何知。
入为三公自故事,天台美称公是宜。
德泽但可施一州,润及九里宁独私。
携持却看祖道盛,送车百两多旌麾。
争先劝饮接殷勤,玉酒湛湛皆盈卮。
使君千觞亦未醉,更听小儒前致词。
嗟予待次七闽郡,法式规模知吏师。
忘年屈势待我厚,岁月易得今再期。
送公去郡情更恶,人送作郡知何时(自注:此《世说》襄阳罗友事。)。
乞访累朝功臣绘像以配飨奏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
窃见今岁明堂大礼,遍秩群神,祭典毕举,望于太庙。逐殿每遇大礼郊祀酌献,设文武功臣之位,依旧制配飨。更乞诏求访累朝功臣绘像,令逐家子孙来上,各藏逐殿,俟皇舆定都,景灵宫礼成日,依旧画像。
按:《宋会要辑稿》礼一一之五(第一册第五五七页)。又见同书礼一一之六(第一册第五六三页)。
条陈宗室五事奏(绍兴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宋会要辑稿》帝系六之三(第一册第一三一页)
奉诏与令畤同条画移司事务,谨具五事:一曰举贤才以强本支。夫宗室之有人,邦家之光、社稷之卫也。望诏内外从官各举宗室一二人,略及其才行履历,以备任使。二曰更法制以除烦苛。臣尝取《大宗正司敕令》阅之,多有不便于今者。宗室耆老为臣言曰:「熙宁、元丰之令纲条至简」。昨据宗正仲忽多所建白,行之二十年,徒有峻深之具,而无耻格之风。其《大宗正司敕令》,乞下详定所访寻旧令,与新令参酌删修。三曰择官师以专训导。真宗咸平间,使辅臣选醇儒教授南北宅。比来选用寖轻,至或久阙正员,簿书期会之吏得以摄事,使宗室何视以为模范哉!其大小学教官,乞诏三省遴择儒臣,以专训导。四曰继封爵以谨传袭。夫宗室袭王公之爵以奉其先祀,不过十数人而已。艰难以来,几废绍封,比年渐复旧典。仲湜嗣濮王矣,令畤袭安定矣,而亲贤之宅徒得主奉祭祀之名,广睦诸位不袭国公之号,非所以隆骨肉之恩也。望诏有司定次行封,以传谨叙之法。五曰修图牒以定亲疏。宗正之掌图牒,所以分源流之远近,定世次之戚疏。比年以来虽间置卿,漫不省察。宣和之间有乞附属籍而非宗室者,令国是也。近年以来亦有诈称宗室而兴兵者,不蘉是也。远虑过防,必于无事之际,世系远近当使天下明知之。汉律,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今宗正有寺而无官,以太常兼治。望诏宗正寺下州县取索名籍,编修玉牒,或先为宗室世系表,颁之天下。
乞博访通晓天文历数者奏(绍兴三年十一月)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玉海》卷四
臣职赞共工之事,尝询浑仪之法,太史官生论议法制不同,几成聚讼,铸作之工今尚阙焉。臣愚以为所费既多,事体亦大,宜先询考制度,敷求通晓天文历数之学,如汉之贾逵、张衡、本朝之苏颂者,参订是非,决群疑而合古制,传之永久。望博访而审择之。苏颂之子携近得旨赴阙。乞就携访求颂之遗书,考质制度,必有所补。
按:《宋会要辑稿》运历二之一八(第三册第二一五三页)。又见同书运历二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一五六页)。
请依梁汝嘉所乞开撩里河奏(绍兴四年二月)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七之二一(第八册第七六○七页)
知临安府梁汝嘉具到开撩本府里河,深处乞更不须开掘,其坝子基并馀杭门里外一节,措置并工,量行挑撩。臣等躬亲将带壕寨前去,自地名葛公桥坝子基探量水势,至馀杭门里外两处,各有水四尺五六寸,可以随宜挑撩外,其馀河本皆及四尺七八寸至五尺以来。欲依梁汝嘉等所乞施行。
曾使君新词序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赤城集》卷一七
临海使君南丰曾侯惇,字谹父。以故相孙习知台阁,工为文辞。年踰二十,当全盛时官中都,诸公贵人一口称荐,王邸戚里、名胜豪杰莫不愿交。而谹父亦善与人交,笑言靃靡,各适其意,名声一日满京师。酒酣耳热,遗簪堕珥之前,滑稽放肆之词播在乐府,下至流传平康诸曲皆习歌之,以是乐府尤著。盖识其小者,轻千金,重然诺,夸承平公子之豪;而见其大者,英妙卓绝,可继门户钟鼎之盛。此谹父异时之作也。伋政和末肄业太学,同舍生多能语此。后十四年谹父丞大府,伋丞大宗正,相遇行在所,叙中外契。明年同出尚书省,见其文词日益多而乐府传者少。时中外多故,虽官曹令休,友室无私恩意,皇暇乎朋友燕集之事哉!及十三年,岁在丙寅,𮙎父来守临海,四方无事,屡丰穰,不鄙夷其民,教以礼乐,老者安而少者怀矣。于是以少日之所自乐而与斯民共乐之,变叹息愁恨之音为乐职中和之作。合乐府五十一转而上闻,则安静平易,无烦苛迫急,办治于谈笑之间,殆将于此乎!政小而行远,则高下抑扬,曲折变化,人情物态莫不周知,虽异世识其人矣。既秩满去郡,门生故吏相与裒次,属黄岩长刻诸板,将传之。又属伋为序,伋应之曰:「曾侯知我不能度曲」。尝觞我,顾其侍儿诵苏东坡前后《赤壁》二赋,曰:「听此文也毕之,何敢序侯词」?则又合词来请曰:「是亦侯之心也」。固辞不获,故序其自所见闻者如上。
四六谈麈自序(绍兴十一年五月)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八
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诏策书疏无骈俪粘缀,温润尔雅。先唐以还,四六始盛,大槩取便于宣读。本朝自欧阳文忠、王舒国叙事之外,自为文章,制作混成,一洗西昆砾裂烦碎之体。厥后学之者益以众多。况朝廷以此取士,名为博学宏词,而内外两制用之,四六之艺咸曰大矣。下至往来笺记启状,皆有定式,故谓之应用。四方一律,可不习知?予自少时听长老持论多矣,忧患以后,悉皆遗忘,山居历年,饱食终日,因后生之问,可记者辄录之,以资讲学之一事。如古今五七字话,题为《四六谈麈》云。他时有得,当附益诸。绍兴十一年五月十三日,阳夏谢伋序。
按:《四六谈麈》卷首,百川学海本。
题米友仁潇湘长卷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珊瑚网·画录》卷四
达功下第后,便有放浪山水之意,元晖作招隐之图,仆以为此公未宜置丘壑中也。
委羽洞记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赤城集》卷一五
台州黄岩县西五里有冈阜连属,草木茂密,其洞曰委羽。父老相传,数十年前常有青衣童子戏洞口,居人以滓秽溷之,童因忽不见。绍兴辛酉,今石城使君李侯端民令兹邑,暇日劝课农桑,至其处,始择道士董大方主之,稍给香火瓜华之用。大方以符水治病,疾辄即愈,邑人重之。以是二十年间堂殿门庑,高明靓净,库厨湢浴,具体而有,始变荆榛为胜地。按《大洞记》,瓯粤之间,大海之涯,地产方石,真人刘奉林所居也。奉林嵩高逸士,避周季世栖焉,控鹤轻举,坠一大翮,人名其山曰委羽。某寓居三童山,钟鼓相闻,尝一再至。及守缙云,大方遗书求文记其事,复曰:「我本山林,主郡非好也,盍俟归」?及浙右,又以书来曰:「公又渡浙而西矣,归期宁可以日月冀哉!且洪农寓公重道相悦,欲成兹事,许列衔石上矣。敢固以请」。乃序而为之铭,铭曰:
昔有仙人卯金刀,鸡犬同升记阡陌。九皋声闻至今存,上天下天曾委翮。仙人一去几千载,阅世真同驹过隙。长官好事继李侯,大洞主人亲推择。穹隆堂殿复一新,照映林峦无夙昔。寓公耆德上清都,岂有它杨毕兹石。碧落侍郎宁复来,叶令飞凫尘几隔,太乙青藜傥可寻,去共研朱点《周易》。
药园小画记 宋 · 谢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八、《赤城集》卷一五
右《药园小画》一卷,作云林、室庐、人物、草木、鸟兽。伋先世既无盈馀,且漂流转徙,不能治生产。久为祠官,俸入至薄,居不敢近州县,食不敢饱粱肉。于穷僻处人弃我取,粗办一廛,冢舍之旁买石田,葺茅竹为园囿,辛勤十馀年,根拨皆自封植。下泽款段,其来无时,板舆轻轩,或因分胙而至。以为草木诸果物皆药也,总而名之曰药园。园狭小不足赋,有僧了宗者来游,写以淡墨。树轮相糺,林木茂,藤萝滋蔓,楼阁隐于其中,灵石寺也。出苔藓山门,缓步荒径,挟平头奴载一壶酒,貌伋也。垂杨夹道,丛筱插篱,罗汉大树映门者,园也。下瞰黄甘坞,后浸白莲池,池上偃盖松,紫霄诸峰罗列目下,是为水芝轩。蓬藋数楹,中楹灵泉馆,僧闲、栖鹿于后,有坐起更衣之房,是为挽衣寮。水泉甘香,邻曲汲不绝,作屋阴树,是为润畦亭。把茅盖头,孤鹤暮入,题鹤乘。后望古松百章,篱内巨竹满坡,面双槐,背三樟,一堂二内,榜曰斸青。由堂而西,上薜荔阶,别一小邱,最后得之,地多薏茨,不绝其本,乃结草庵,檐以竹瓦,榜曰明珠。主人或挽衣于寮,或抱瓮于亭,出灌诸畦,或坐于堂上,使童奴苏兰薪桂,酌泉烹茶,或采莲斸药,惟意所在。挟书登山,山明水清,人迹断绝,闻猿啼鸟鸣而已。意随事更,景与时变,而画亦难尽也。宗吴人笔迹甚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