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岳将军墓二首 其一 明 · 唐顺之
五言律诗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其二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谁将三字狱,堕此万里城。
北望真堪泪,南枝空自荣。
国随身共殒,相与虏俱生。
落日□风起,犹闻剑戟鸣。
吴江三忠祠(祠在太湖东畔三忠伍太宰睢阳岳武穆也) 其一 明 · 唐顺之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庙枕洞庭波,招魂荐楚歌。
灵风鼠雀避,落日鹿麋过。
东国终为沼,南兵不渡河。
江淮形胜地,保障近如何。
其二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墓槚几经秋,兴亡一镯楼。
死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
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
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
夷齐庙二首 其一 明 · 唐顺之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未访箕山冢,来经孤竹墟。
精光犹日月,冠冕肯泥涂。
国合归中子,心元避独夫。
千年北海辙,还见盍归乎。
其二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归周仍避渭叟况同襟。
叩马何饶舌,采嶶还苦吟。
当年谏武意,昔日事殷心。
生死知音在,明夷用独深。
注:叩马之说不经见而详于太史氏夫子止称伯夷求仁得仁而孟轲氏以为夷与太公同避归周而倡天下以从周然则助成周之王业者夷与太公太公鹰扬谏与夫既已身远避之而又谏伐之者既巳助成其王业而又复谏止之皆疑于不类此王临川辈所以据孟氏以征史迁之诬也尝思之而得其说夷之归周归文王文王终身事殷伯夷叩马而谏然则始终与伯夷同心者文王也文武父子一道然夫子称文王至德而未尽善于武则微意亦可知矣夷之归周不嫌于同其父而不同其子其与太公亦不嫌于始同而终异也迁之说其亦未可以为诬哉
宿七家岭驿次壁间韵 明 · 唐顺之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莽莽沙河水,分流亦有涯。
瓶罂开小市,蓬荜拥寒沙。
去县无百里,依山仅七家。
偶然成一宿,聊喜息纷华。
南苑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明诗纪事 戊签·卷九
秦园卢橘标炎节,汉苑蔼荷驻羽旗。
云气自依雕辇集,星辰故绕画梁飞。
林行草木皆成队,水戏鱼龙各合围。
更取熏风调曲奏,已看晹谷藉光辉。
午日庭宴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南熏应律转朱旗,火帝乘离锦席披。
榴吐千花承羽盖,开五叶拂瑶墀。
冰盘错出仙人掌,金缕遥分织女丝。
复道龙舟方竞渡,衔恩共许向昆池。
毗卢阁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高阁迥临飞鸟上,丹梯千仞愁攀登。
窗邀佛日金人下,地逼宸居玉殿层。
一老击钟时放梵,几人面壁坐传灯。
同行更说前朝事,绣𧎔银鱼有故僧。
龙门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龙门嶪巀拂云回,鲸浪漰奔动地来。
一片飞泉千仞落,百重迭巘五丁开
水同瀍涧萦天邑,山接崤函锁帝台。
胜槩依稀似,好奇徒愧马迁才。
龙泉寺对雨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
云里楼台翻借色,雨中花树更多姿。
飞虹弄影摇丹嶂,瀑水分流射绿池。
坐觉禅宫倍幽寂,凭栏把酒正相宜。
永年公馆夜宿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栖迟异域南冠客,嘹唳长风北雁声。
静院无朋休对酒,高楼有女独鸣筝
霞光晓伴银河落,露气宵含玉树清。
古往今来成怅望,丛台孤月向人明。
龙泉寺怀顾南田使君顾以公事不至复惠酒助看山之兴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琳宫窈窕碧峰隈,历尽巉岩更上台。
不见踏花骢焉至,虚看送酒白衣来。
山中泉石谁相赏,天末烟云望屡回。
闻道使君能爱客,习池还拟接仙杯。
崔后渠书屋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碧山学士隐墙东,丛菊萧萧卷幔中。
开径自须同蒋诩,著书元不愧杨雄
分畦粳稻清溪注,对户峰峦翠霭通。
未许栖迟三亩宅,还应密勿五云宫。
张学士仰宸楼楼藏赐书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瀛洲别馆切清虚,诏赐绨缃石渠
秘典自惊坟索上,祥光遥映壁奎余。
檐前鸟下疑翻字,草际萤来为照书
借问邺侯三万卷,何如今日沐恩殊。
张学士阳峰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阳山秀色满南州薜荔丛生楚客游。
三峡猿声偏入夜,千岩枫叶早知秋。
仙人结宅云烟近,太史藏书洞壑幽。
便欲焚鱼应未得,共言明主待谟谋。
张学士归蜀省亲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曳履暂违金马署,承欢遥入锦官城
欲从狄相云间望,却向王阳道上行。
旌转层峰朝雨色,舟回极浦夜猿声。
到家已是初冬候,闻道林中又生。
潞河别林汝雨提学浙江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君去会稽何日到,诸生湖上待花骢。
定因立雪知游酢,不独传经似马融
行载图书邀海月,坐移帆舸信江风。
剡溪见说好山水,苦欲相从转蓬。
黄参政赴陕右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黄子风流世绝伦,翩翩江海谪仙
紫薇开府劳分陕,白马乘春远入秦。
三辅烟花迎使节,五陵讷杰望行尘。
丈夫得意应如此,谁笑蹉跎白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