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海说980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小畜外集》卷八
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
海,吾见其纳也,未见其出也。
然则天地,更万世滔滔百川,靡昼夜东注,虽海之钜者,庸能不满溢乎?
伯阳谓海为百谷,固为王矣,固善下矣。
然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
圣人之道,日用不知
朝夕被海之泽者,曰海之功也。
何以明之?
海函虚东荒密迩旸谷每日浴于渊而气腾乎天,由是蒸而润者谓之露,嘘而霈者谓之雨,飞而结者谓之霜,飘而散者谓之雪。
雨露生成雪霜收藏,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也明矣。
譬设爨于釜,盖之以盎缶,则釜未沸而盎缶已濡矣。
物之小者犹尔,况巨浸乎?
故曰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
或谓方载万里,海在一隅,岂海之泽能备于天下邪?
噫,海既为王矣,则以五湖五侯,以九川九伯,以四渎四岳至于池沱沼沚陂泽浦薮,皆附庸也。
五侯得以专其惠,九伯得以供其职,各以其所土地分野,而为雨露生成之,为霜雪以收藏之,斯亦上尊王室而旁市民利也。
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
故古之王者厚往薄来,以恩信御天下,不敢侮于鳏寡,况诸侯乎?
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
商受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
是知海不特柔远而为尊,亦以惠物而能永。
是以屯其膏者,《易》象有悔
竭其泽者,《诗》人攸讥。
秦郡天下,恩苦惠乾,食民若蚕,吞国若鲸,六雄之鬼馁而不祀兆民之首悬而不解
汉用晁错削夺诸侯亲亲之恩绝于上,憧憧之赋疲于下,厚歛自足,多藏取亡。
吁,可惜哉!
以至天道用违,人心以离,春露不滋夏雨不时秋霜不令冬雪不正怨气积而为骄阳谤言振而为迅雷,饿肤散而为飞蝗战骨化而为暴电,凶荒盗馑,良由是欤?
呜呼人君者,大海也;
诸侯者,江湖川泽也;
兆民者,百谷草木也。
人君善下诸侯归之,国君利下则兆民戴之。
茍有所纳而无所出,知其积而不知其施,则诸侯叛,兆民乱矣,又焉能长久乎!
如是则为天下者,无于人鉴,当于海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