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鲁壁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九、《古文集成》卷四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七、乾隆《山东通志》卷三五、道光《钜野县志》卷一七
在天成象,壁星主文圣人藏书所以顺乎天也。
噫,乾坤不可以久否故交之以泰;
日月不可以久晦,又继之以明;
文籍不可以久废,亦受之以兴。
夫子当周之衰则否,属鲁之乱则晦,及秦之暴则废,遇汉之王则兴。
其废也,赖壁而藏之
其兴也,自斯壁而发之。
矧乎三《坟》,言大道也。
述乎君,则文、武之业备矣
述乎臣,则皋、夔、稷、契功尽矣;
济乎世,则六府存矣;
化乎人,则五教立矣。
向使不藏鲁壁,尽委秦坑,焰飞圣言,灰歇圣道,则后之为君者不闻禅让之德,征伐之功,文武宪章之义,将欲化民不亦难乎!
后之为臣者又不闻皋之述九德,夔之谐八音,稷之播百谷,契之逊五品,伊之翊赞,吕之攻伐,复欲致君不亦难乎!
不知六府,则无火食之人,有卉服之众,与夷狄攸同矣;
不知五教,则忘父母慈孝兄弟友恭,与鸟兽无别矣。
欲见熙熙之国政,平平王道,不其远乎!
呜呼,金有籯,玉有匮,防之以关键,固之以缄縢,人必有窃而求之者,盖重利也。
壁藏君臣之道,父子之教,人无求行者,盖轻义也。
天恐坏斯壁,毁斯文,命恭王以坏之,伏生以诵之,使天下皎然复知上古之道,其大矣哉。
铭曰:
据山高兮为秦城,凿池深兮为秦坑
城之高兮胡先坏?
坑之深兮胡先平?
伊斯壁兮藏家书,历秦乱兮犹不倾
之者恭王,诵之者伏生
典谟训诰之义,振金石丝竹之声。
天地兮否而忽泰,如日月兮晦而复明
秦之焚兮未尽,我不为烬,秦之坑兮未得,尔灭其国。
江海涸竭乾坤倾侧,唯斯文兮用之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