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颍州蔡侍郎1038年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四、《圣宋文选》卷一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乐山市
侍郎阁下:夫物生而性不齐裁正物性者,天吏也;
人生而材不备长育人材者,君宰也。
裁正而后物性遂,故曲者、直者、酸者、辛者、仆者、立者,皆得其和,《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也
长育而后人材美,故刚者、柔者、暴者、舒者、急者,各得其中,《洪范》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是也
和谓之至道,中谓之大德
中和,而天下之理得矣。
介者,正所谓不合其中,而不得其和者也。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之将生,必先几动焉。
几者,动之微也,事之未兆也。
当其几动之时,喜也、怒也、哀也、乐也,皆可观也。
喜、怒、哀、乐合于中也,则就之;
喜、怒、哀、乐不合于中也,则去之。
不善,知之于未兆之前而绝之,故发而皆中节也。
《易》曰:「吉之先见」。
不言凶而言吉者,其能知善不善于几微之时。
善则行之,不善则改之,凶何由而至也?
见天下之有未得其治,则愤闷发于内,而言语形于外。
已暴著于外,犹不知协于中邪,秸于事邪,欲其吉之先见,发而皆中节,其可得乎?
故凶、悔、吝常随之。
冬集阙下有人道阁下之语于介者箴规训诫丁宁切至,如听箕子皇极」之义,若闻孔思《中庸》之篇,释然大觉前日之非。
噫!
天以刚方直烈之性授于介,不纳介于中。
刚方直烈不以中辅之,暴残戕折,日可待矣!
阁下驱介归之于中,是天以刚方直烈付于介,阁下纳之令德也;
天欲暴残戕折于介,而阁下赐之更生也。
阁下仁育陶宰,为至厚矣。
西走蜀四千里,不敢跋涉为劳,以平生未得一登阁下之门为恨。
引首南望不胜拳拳之心。
不宣
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