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答奏(一 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
臣伏圣恩,特差中使手诏询访,仰披训旨,俯集兢荣。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坤厚博载,天光大明
听政以来发号施令,及进贤退愚时政污隆,或因或革,小大惬当中外欣悦
所谓宗社无疆之福,太平浸隆之时矣。
而犹谦勤退皏,以臣遭遇累圣,久窃重任,又谓其犬马之齿加长,宜有重言曲赐下问,乃询黄发、采刍荛之义。
敢不勉竭愚忠,粗裨虚伫
治体之大,莫大任贤纳谏
近者所用辅相,所擢谏、宪,皆久积时望,大协舆情,必能弼直献纳上副陛下求治深切之心。
以至罢去市易国有四民,商居其一,既罢市易之法,商贾得遂其业。)减损青苗青苗本于常平法,以岁之丰俭出入之,本在利民既以额配,失常平本法。今除其额配之令,民遂即时皆便矣。),停养保马(汉有保马之法,为害尚轻,比近霍翔之法,配在保甲农民甚于涂炭,罢之为便。),免纳役钱三代之法,民之力岁不过三日,今不用其力,使之纳役钱农民难得钱,复故为当。),宽保甲按阅之频,遂农民耕种之业三时务农一时教战。今讲于农隙,事既师古,民不失业。)
此则市井畎亩之人欢呼之声,必已达于天听矣,岂在老臣条陈而后详?
然上之数事,有损无益不可久行而罢者,本非朝廷所图皆是近年以来臣僚急进,侥痈成风,率务妄起事端
自来总领粗有微效,则过求恩赏
事若有害,曾无责罚
欲其省官省事民安政治不可得矣。
为今之要,当革此弊。
去年以来斥去聚銂之臣,颇宽农商之利,四民乐业万国欢心
无名之入,多已削除
有常之用,当要丰足
今之户部,实主邦计尚书侍郎郎中员外,未闻精择久任,唯见屡迁数易,欲使何人专任其责?
国之大计安所望哉!
此乃朝廷所宜先而不可忽也。
又谓臣之所知大任者。
臣素愚昧,艰于知人,然累玷钧衡之任,惟在荐贤,以图报国
方其当轴任人,极于慎拣,拔十得五,安敢庶几
及出领外藩,将逾一纪,朝中多士罕有识知
虽有所闻,莫更所试,轻议论荐,恐未审详。
熟闻士论,谓枢密直学士刘庠端正有守,虽已在近职,久从外补
臣向在枢密太原边事民政镇静不扰
光禄大夫、前吏部侍郎苏颂性行淳和学问该博,于本朝故事,多所详记,若备顾问议论,当有裨益
朝奉大夫京西路提点刑狱刘奉世才力精明,所守坚正,向为枢密院检详中书检正,颇得时誉。
若并召还左右,宜有所补。
更乞圣明详择
或更有新进,可副柬求,容臣博访,别具奏陈。
天下之大,必有多士,蜫于周行
然自数十年来养育人材,有所未至。
乡举里选,不兼取文行
礼部复试,类收肤浅之学。
今若条理学校贡举之法,庶几取士得人
以次擢升大任,则济济以宁,如周之盛。
朝廷大推仁政勤恤民隐亲民之官,专在守令。
臣谓宜申戒吏部,慎择其人,政得以和,民受其赐
前代铨衡授官之后,多赴政府引验,问其所长,或采其已试之效而遣之,间有昏缪不才类多退落
如此,则郡县得人政事修举
用人之法,当各因其才器
孔门四科,分政事文学之品,亦须尽其所长而受其职,职乃无旷
前朝选试文学之士即蜫于馆阁育材之地,渐进用之;
学士待制皆主侍从,备顾问议论,以裨时政
今则尽补外任。
臣谓宜略定员数,留充左右
供职久,当察其器识缓急,识执政阙人,便可佥议进擢
臣蒙诏旨询访敢不倾尽所蕴,但以老昏,言无伦理,不任陨越惶惧之至。
所问夏国事宜,不欲杂于此奏,谨具别诸开陈,所冀便于详览
谨奏(《文潞公文集》卷二七。又见《续资治炮长编》卷三七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