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常因革礼序(〔治平三年〕)1065年9月4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修等闻,昔秦燔灭诗书,而礼乐尤其所恶,故汉兴二百馀年,而郊祀之礼听于方士乘舆所御不过袀服
及至显宗然后发愤太息凿空耕荒,以有三壅七郊百官备物辂车衮冕,以祀天地,养三老五更于学,然后学世有述焉。
汉末丧乱永平遗文复就湮灭,而江左学者犹能言之。
萧梁之时,日不暇给,犹命陆连、贺玚五人分治五礼
及至隋文,天下初合,享国日浅,亦能于兵烬之馀收集南北仪注,为百三十篇
故唐兴,得以沿袭,为贞观显庆开元之礼。
古之君子战伐崎岖之中,犹不忍礼乐之废,茍有一日之安,则相与戮力讲求,其勤如此
宋有天下承平百年宪章文物远迹三代
观书太常者,独有《开宝通礼》得为完书,其馀颠倒脱落无所考證,至不及汉唐者,有司失职学者不讲之过也。
太祖皇帝命大臣约唐之旧,为《开宝通礼》,事为之制,以待将来
其后更历三朝随事损益,与《通礼》异者十常三四。
新书不立,而恃《通礼以为备,则后世将有惑焉。
天圣中礼官王皞论次已行之事,名曰《礼阁新编》,其后贾昌朝等复加编定,名曰《太常新礼》。
而《礼阁新编》止于天禧之五年,《太常新礼》止于庆历之三年,又多遗略不能兼收博采,以示后世
二书之外,存于简牍者尚不可胜数,付之胥史,日以残脱
嘉祐中臣修以为言,而先帝以属修与凡礼官命臣辟、臣洵专领其局。
始自建隆以来,讫于嘉祐,巨细必载,罔罗殆尽
以为《开宝通礼》者,一代成法故以通礼为主而记其变,其不变者则有《通礼》存焉。
凡变者皆有所沿于《通礼》也,其无所沿者谓之新礼,《通礼》之所有而建隆以来不复举者,谓之废礼
始立庙皆有议论不可以特见,谓之庙仪,其馀皆即用通礼条目
一百篇以闻,赐名曰《太常因革礼》。
不足以先帝考礼修业传示无极之意,犹庶几守职不废,以待能者。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提举编纂臣欧阳修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兼侍读同判太常寺礼仪臣李柬之龙图阁直学士左谏议大夫兼侍讲崇文院检封官、同判太常寺礼仪臣吕公著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兼同判太常寺礼仪事臣宋敏求尚书屯田员外郎、充集贤殿修撰同判太常寺礼仪事臣孟阳尚书度支员外郎直秘阁兼充史馆检讨同知礼院兼丞事吕夏卿尚书祠部员外郎、充秘阁校理同知礼院李育秘书丞、充集贤校理同知礼院陈绎太常博士礼院编纂姚辟,守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纂臣苏洵谨上
按:《太常因革礼》卷首宛委别藏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