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诣匦景祐五年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四、《苏学士文集》卷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八、《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正月十八日具官臣某,谨顿再拜昧死上疏皇帝陛下:臣昨初到京师,闻河东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杀民畜几十万,历旬不止
臣始闻惶骇疑惑,窃思自编策所纪,前代衰微丧乱之世,亦未尝有此大变
方今四圣接统内外平宁戎狄交欢兵革偃息,固与夫衰微丧乱之际颇异,是何灾变之作返过之邪?
妖祥之兴,神实尸之,各以类告未尝妄也。
以为必无是事,是亦传言之滥耳,历问一二朝士,皆曰有之。
因退思念天人之应,古今之鉴,大可恐惧
朝廷政教昏迷,下受其弊,积阴不和之气,上动于天,天于是为下变异警戒之,使君者回省修翻然向道,则民安而灾息。
是故古之王者,逢天地之变,则必避正寝彻乐省馔,询访正议考求失德而更去之。
以上聪明,所作必验,茍弗知惧,则非常之孽随之。
今此异既告,岂徒然哉!
王者常安逸豫信任近狎不省政事乎?
庙堂之上执事者,岂有贤才,或专威福而侵君者乎?
其所施设之政,岂有不便于民者乎?
深宫之中,岂有阴教不谨,或以媚道滥进者乎?
西北之夷,岂有窃萌背盟犯顺之心者乎?
自从远方来,不知近事,心虽疑而口不敢道
宫禁夷狄之事,固未可知朝廷已然之失,则听舆论而有闻焉。
又讶朝廷知此大异,殊不脩补阙政,以厌天戒而安民心默然不怪,如平常无事时;
谏官、御史亦不闻进牍白见铺陈灾害之端,以开上心
民情汹汹聚首横议,咸有忧悸之色。
岂时与古不同今朝不宜仿古以为事耶?
又念有天下者,未有不监古而治、弃古而乱也。
上位者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耶?
则又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动者
岂民愚暗不当忧而忧耶?
则地之震,天之所为也,民虽愚,天岂愚哉!
反覆思之,不觉惊怛流汗,自以世受君禄,身齿国命涵濡惠泽,以长此躯,便欲尽吐肝胆,以拜封奏
又昨见范仲淹刚直奸臣,果罹中伤,言不用而身窜谪,甚可悲也。
是时降诏天下不许越职言事,臣今茍务激切不避权右,必恐横遭伤害无补于时,因自悲嗟,不知所措
既而孟春之初,雷电暴作,臣以谓国家之失,众臣无有陛下言者,唯天丁宁以告陛下也。
陛下极圣至明,其肯忽之?
果能霈发明诏,许臣寮皆得献言
臣初闻之,踊跃欣抃,又谓虽有灾异陛下讲求嘉言革去时弊,故可变化而召善和也。
旬馀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病,而绝不朝廷从而行之,是亦收虚言不根实效也。
臣闻唯诚可以应上天惟实可以下民,今应天不以诚,安民不以,徒布空文,增人太息耳,将何以谢神灵而救弊乱也!
大臣蒙塞天聪不为陛下行之?
言事迂阔无所取,不足行也?
此则未可知
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阙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
今条大者二,诣匦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茍有所采,乞断自睿意即时行焉;
言或狂瞽,乞付臣斧锧,以非所宜言罪之。
一曰正心
治国治家治家先修于己,修己先正于心,心正神明集而万务理也。
今则民间喧传陛下数年以来多引俳优贱人深宫之中,燕乐无节赐予过度
燕乐无节则志荒荡,赐予过度则心侈泰
志荒荡则政事不亲,心侈泰用度不足
臣窃观国史,见祖宗逐日视朝旰昃方罢,犹坐于后苑门上,有白事者,立得召对委曲询访小善必纳。
真宗末年不豫始间视事
陛下春秋鼎盛宵衣旰食求治之而乃隔日御殿,此政事不亲之故也。
今又府库匮竭,民鲜盖藏诛敛科率殆无虚日
三司计度经费,二十倍于祖宗时,此用度不足明矣。
政事不亲用度不足,斯大可忧也。
伏望陛下脩己御人洗心而鉴物,勤于听断,舍其燕安放弃优谐近习纤人亲近刚明鲠直良士因此灾变,以思永图,效祖宗勤劳,惜社稷广大则天下之幸甚也。
二曰择贤
明主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使,然盈庭之士,不须尽择,在择一二辅臣御史谏官而已
陛下用人,似不能择。
王随吏部侍郎门下侍郎、平章事超越十资,复为上相
此乃非常之恩,必待非常之才,而王随虚庸邪谄,非辅相之器,降麻之后物论沸腾
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此亦天意爱惜我朝,陛下必鉴之。
石中立在朝行,以诙谐自任士人或有宴集,必置席间,听其语言以资笑噱
今处之近辅,不闻嘉谟物望甚轻,人情所忽。
使灾害屡降,而朝廷不尊,盖近臣非才者。
陛下左右如此天下官吏可知也。
匈奴轻笑中国伏望即时罢免,别选贤才
臣又窃见方今以张观御史中丞高若讷司谏,此二人者,皆登高第本望词华进用素履温和软懦无刚敢言之才。
斯皆执政引拔建置,欲其慎默不敢举扬其私,时有所言,必暗相关说旁人窥之,甚可笑也。
御史谏官之任,臣欲陛下亲择之,不令执政门下
台谏官既得其人,则近臣不敢为过,乃驭下之策也。
以谓陛下身既勤俭辅弼台谏又皆得人则天下何忧不治,而灾异何自而生?
伏望陛下少留意焉,非有难也。
不胜区区之至。
顿首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