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民十首 其三 安民第三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九七
或曰:「今兹京师首善,每岁论秀士矣,转而从德行,其可也
州郡之学,亡荐引之文,欲一取之,何如」?
曰:「教而用之,学校之兴于古也
不教而用之,选举之隆于今也。
教则易为善,善而从正,国之所以治也
不教则易为恶,恶而得位,民之所以殃也。
试者,其言也;
用者,其行也。
言有伪善,则取之矣,行有真恶,弗可得而知也。
然而授以操柄,加之人上是以赤子之肉投畀虎穴也。
况绣缋雕琢之文,又不足以为善言乎?
则其畴昔之志,夙夜之学,沥尽于数刻之试,而胸中未始一毛可为效官之资也。
礼仪则习于同列政体则咨于老吏,自受爵之日,为学制之始,柰何致治兴化也?
惟今太学论士,既不观德行矣,而学士之版徒记姓名而已
求试而来报罢而去,以天子辟雍,与诸生假道而过耳。
郡国虽或兴学,而士之进取罔由于此,是皆存学之名,失学之实也。
按唐制,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每岁仲冬课试其成者,长吏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召耆艾,叙少长而观焉,既饯而与计偕
不在学而举者,谓之乡贡
近古旁求之法也。
一出课试不由行实,亦同归于弊矣。
朝家之计,莫若斥大七馆,使荐绅之族咸造焉;
增修州学,使士庶人之秀咸在焉。
择贤以为之师,分经以为之业,限以积久毋得擅去,日观其德,月课其艺。
贤邪,非一时之贤,久居不变乃其贤也;
能邪,非一时之能,历试如一乃其能也。
如是得人不精,未之信也。
其有急于耕养,或素已成就不在学者,则循旧贡举
先其名誉,后其课试
举之非一人之举,必乡曲共举也;
用之非一人之用,必天下共用也。
如是得人不精,亦未之信也。
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贡士一则绌爵,再则削地,三则绌爵削地毕矣。
诚能得士为赏,失贤为罚,则群下不一意于察举乎?
尚虑有遗,则莫若使大臣得举所知
汉法三公大将军开府辟召,岂虚言哉」!
或曰:「向者亦尝先名誉而后课试矣,以其进者滥而取者私也。
今而复之,其可乎」?
曰:「进皆有滥,取皆有私,顾其利害何如耳?
糊其名而易其书,有司不得轻重焉,是吏之公也;
君子之道,不逞童子雕虫,是法之私也。
以名取之,则亦反是矣。
吏之私者,则刑可速也;
法之私者,虽圣人因之,末如之何矣。
贤者所以日削教法所以不竞也。
惟解而更张之,乃为邦盛节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