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古文孝指解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六、《司马公文集》卷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三、《玉海》卷四一、《文献通考》卷一八五、《孝经指解》卷一八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二、《经义考》卷二二五
圣人言则为经,动则为法,故孔子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
传授滋久章句寖差,孔氏之人畏其流荡失真,故取其先定本,杂虞、夏、商、周书及论语》,藏诸壁中
使人或知之,则旋踵散失,故虽子孙不以告也。
遭秦灭学天下之书扫地无遗
汉兴河间人颜之子得《孝经十八章儒者相与传之,是为今文
鲁恭王孔子宅,而古文始出,凡二十二章
当是之时,今文之学已盛,古文排摈不得列于学官
孔安国后汉马融为之传,诸儒党同疾异,信伪疑真,是以历载数百,而孤学沉厌,人无知者
隋开皇中秘书学士王逸陈人得之河间刘炫为之作《稽疑》一篇,将以兴坠起废,而时人已多讥笑之者
唐明皇开元中诏议孔、郑二家刘知几以为宜行孔废郑。
于是诸儒争难蜂起,卒行郑学
明皇自注,遂用十八章为定。
先儒以为孔氏避秦禁而藏书,臣窃疑其不然
何则
秦世科斗之书废绝已久,又始皇三十四年始下焚书之令,距汉兴七年耳。
孔氏孙岂容悉无知者,必待恭王然后乃出?
盖始藏之时,去圣未远,其书最真,与夫他国之人转相传授历世疏远者,诚不侔矣。
且《孝经》与《尚书》俱出壁中今人皆知尚书》之真,而疑《孝经》之伪,是何异信脍之可啖而疑炙之不可食也?
嗟乎
真伪之明,皦若日月,而历世争论不能自伸。
其中异同不多,然要为得正,此学者所当重惜也。
前世中《孝经》多者五十馀家,少者亦不减十家
秘阁所藏,止有郑氏、明皇古文三家而已
古文有经无传,案孔安国古文无通者,故以隶体写《尚书》而传之。
然则论语》、《孝经不得独用古文
此盖后世好事者,用孔氏传本,更以古文写之。
文则非,其语则是也
圣人之经,高深幽远固非一人所能独了。
是以前世并存百家之说,使明者择焉。
所以广思虑、重经术也。
臣愚不足以度越前人胸臆窥望先圣藩篱至于时有所见,亦各言尔志之义,是敢辄以隶写古文,为之指解
其今文旧注有未尽者,引而伸之。
不合者,易而去之。
未知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然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不若众人射之,其为取中多也。
不敢避狂僭之罪,而庶几先王之道,万一有所裨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