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贾生庆历三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七○
世皆以贾生聪明辩博晓练治体,若遭明主、当治世,诚得尽用其道,三代可复,帝皇可几。
不幸黜于疏废早终,可为痛惜
以为贾生学不纯正,虽有俊才,任之为治,必不效矣。
何以知之?
观其书而知之。
贾生上疏得失云:「可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太息者六」。
所谓痛哭者,诸侯太彊也,以为指大于股,胫大于腰,久而不制,必为国害。
夫为天下者,患政刑不立不患诸侯之太彊。
贾生不见用,然终文帝世,诸侯帖服
孝景初立晁错不胜其愤而削之,反者纷然响应,起不踰时败亡不救,恶能为汉之大害哉?
所谓流涕者,匈奴不宾也。
匈奴荒外之国,与禽兽无殊
下治不服不足圣王之德,天下弊而得之不足圣王之功。
贾生孜孜爱其蕞尔金絮忘其征讨大费
忿其区区礼节忽其勤民钜害,恶在其为知治体也?
治天下之具,孰先于礼义者?
安天下之本,孰先于嗣君者?
礼义不张,虽复四夷宾服疆埸不耸,当如内忧何?
储嗣失教虽复诸侯微弱四方无虞,其谁能守之?
贾生以此二者列之于后,以为馀事,舍国家纪纲,遗天下大本,顾切切然以列国外夷为虑,皆涕泣之,可谓本末之统,缪缓急之序,谓之知治体何哉
又曰:「仁义者,人主芒刃也。
法制者,人主斤斧也」。
不能以道人主镇抚诸侯,绥之以德,齐之以礼,而欲疏骨肉,断慈惠,视仁义虚器,操刑法为利柄,剪周礼夷涂,树申商之险术。
由此观之,所学岂得纯正耶?
世人不察其所由之术,茍见其材之茂,学之博,其言炜晔可观,而不得施于世,因从而叹之,不知夫駮滥刻深,非吾党也。
夫唯材高而道不正者,君子恶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