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导水 北宋 · 吴师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成都文类》卷二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二三、嘉庆《成都县志》卷五、同治《成都县志》卷一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九四、民国《华阳县志》卷二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蕞尔小邦,必有通流之水以济民用藩镇都会,顾可阙欤。
虽有沟渠壅阏沮洳,则春夏之交,沈郁湫底之气渐染居民,淫而为疫疠
譬诸人身气血并凝,而欲百骸条畅,其可得乎?
伊、洛成周之中,汾、浍绛郡之恶,《书》之浚畎浍,《礼》之报水庸,《周官》之善沟防,《月令》之导沟渎皆是物也。
按《史记》:「守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
然则成都水行其中尚矣。
高燕公骈乾符中罗城,堰糜,分江水二道环城而东,虽馀一如带潜流西北隅城下之铁窗涓涓然,润渎所及不能并蒙于一府
岁久故道迷漫,遂绝。
以故气象枯燥,而草木亦少滋泽。
五门南江锦江二水之名最著,而渠稍广,且污潴填阏,或瀸或潐,则编户夹街之小渠可知矣。
时有郁攸之灾,以无水,故艰于扑灭
向虽以瓮贮水为备,然器小而善坏,非应猝救焚之具,故水不足用
平居无事时,遑恤气象堙塞生疾,而火灾为害欤。
丞相吕公及今户部尚书蔡公深恻民患,欲寻故道以达之,而所遣吏类皆茍简,不能体二公之意,中作而罢。
今宝文王公勤恤民隐目睹水事,𢵧然疚怀
博访耆艾,得老僧宝月大师惟简言,往时水西北隅入城,累甓为渠,废址尚在
若迹其原,可得故道
选委成都李偲行视果得西门城之铁窗石渠故基
循渠而上,仅十里,至曹波堰,接上游溉馀之弃水,至大市桥,承以水樽而导之。
其水樽即中原之澄槽也。
西门大逵而东,注于众小渠,又西南隅至窑务前闸。
南流之水,自南铁窗入城。
于是二渠既酾,股引而东,派别四大沟脉,散于居民夹街之渠,而辐凑米市桥之渎。
其委也,又东𣿬于东门而入于江。
众渠皆顺流而驶,有建瓴之势,而无漱齧之虑。
回禄之患,随处有备,又颇得以涑浣湔濯焉。
岁或霖涝,脱有湓溢,唯彻澄槽,则众渠立潐矣。
凡为澄槽二、木三、绝街之渠二、木井百有馀所,而民自为随宜增减不可遽数焉。
经始仲春,迄成于季秋,言时计功,尽如其素。
不妨民田不劳民力,不逆地势,而兴除亡穷之利害
古之所谓有功德于民者,宜无间然。
王褒三篇之迹,廉范五裤之谣,乃一时褒德美言,与夫千载泽民实惠,可同日而论哉!
谨书其时,以备来者询考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