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条例司画一申明青苗事奏熙宁三年三月1070年3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二、《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之一(第五册第四八六一页)、《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八、《宋史》卷三四四《孙觉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六、嘉靖《惟扬志》卷三二、《宋史纪事本末》卷三七、《古文渊鉴》卷四八、《续资治通鉴》卷六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臣窃见制置三司条例司画一文字颁行天下晓谕官吏,使知法意,其凡有七。
至于论歛散出入之弊,分城郭田野之民,忧将来陷失,其利害灼然人人所能知者,臣皆请置而不论
至于援引经谊,以傅会先王之典,防微杜渐,将以召怨贾祸者,臣得极陛下陈之。
其条有三,谨具如后:
一、新法云:《周礼泉府以谓民之贷者,有至二十而五,而曰国事财用取具焉。
今者不过三分即此贷民取息,已不为多。
常平之物,不领于三司,比周公之法,乃不以取具国事财用,故云公无所利其入。
臣窃以谓周家纲纪天下,其法至密,小大详略之设有条,本末先后之施有序,所治大者不领其详,所当后者不先于本,故其法始于治地,而其效至于天下,无一人之狱。
此其积累,乃自于文王武王周公三圣人者,上取、商之遗法损益弥缝之,至是而始备。
呜呼,其亦难成矣哉
周之法如此其详且备矣,民之养生丧死者,既已无憾,则又虑夫祭祀丧纪,与夫不可知乏绝故为之立赊贷之法,以阴相之,所以备民艰难,而示弥缝之至也。
其时考之,宜若四民皆有作,而无一人得为惰游之民者。
今《天官九职,「其九曰閒民,无常职执事」。
则是周法虽密,而先王亦恐其疏而或有脱焉者,故又设「閒民」之职,以待转移之人,亦犹赊贷之所以非常也。
赊贷者,不可以徒予,必使以国服输息,盖又寓勤生节用之意,以俟其怠惰者耳。
若夫国事财用取具者,盖谓泉府所领,若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有买有予,并赊贷法而举之焉。
若专取于泉府,则冢宰九赋之类,将安用耶?
国服之息,说者不明先郑后郑各为一解
康成曰:「于国事园廛之田,而贷万泉者,期出息五百」。
则是一岁之中,贷钱十千,而出五百之息,是为一十而一矣。
又曰:「王莽时,民贷以治产业者,但计赢所得受息无过岁计什一」。
则是时虽计多少为定,及其科催,唯据所赢多少
假令所贷百千,岁赢十千取一千,五千取五百,是计赢所得受息无过岁计什一也。
康成虽引载师园廛为比,然卒以时为据,其意盖为周制亦当尔也,不应周公取息,反重于王莽之时
夫以王莽乱败亡之法,尚不至于本计息,柰何谓《周礼太平之制,而取息之厚乃至是耶?
载师所任,自园廛二十而一,至漆林二十而五,其征五等,而漆林之征最重,以其末作妨农,所以抑之,使归本邑。
今以农民乏绝,将以补耕助敛,乃欲二十而五,以比漆林之征,则是本末无以异,与《周礼》之意相违甚矣。
况《周官》载治法甚详,必欲举而行之,宜有先于此者。
赊贷之法,刘歆行于新室已不效矣,之亡虽不专以此,然亦取亡之一道也。
故臣圣世讲求,宜讲求先王法章较著、已试而效者,推而行之,不当取疑文虚说,茍以图治焉。
一、新法将以振乏绝,抑兼并,此诚为天子者之所虑。
然臣切以谓此者有施次第,而其效不可以遽见。
乱其纪纲,倒其先后,而徒以振乏绝、抑兼并为意,则其治必不成,成必不久
何以言之?
西汉之时,所患诸侯地大过制无不帝制天下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黄屋,至逆节萌起,内窥京师,此其势非止兼并放恣贫弱乏绝也。
然而贾谊处之,不过欲众建诸侯少其力
晁错不知出此,以谪削诸侯之地,而致七国之祸,汉室几亡。
其后主父偃卒用策,推恩分子国邑,而诸侯销弱京师以尊。
所谓安危之几,岂不在谋,盖谓此也。
今以青苗细故,招天下之议,使老臣疏外不见听,辅臣迁延而不就职门下执奏不肯行,谏官请罪而求去。
若此,其事虽善,难以必行,况复疑文虚说,若前之云云者哉?
臣闻贡法,其传乃自以来可谓善矣。
及周之世,不可行也,则变而为助。
故《传》曰「治地善于助,莫不善于贡」。
若夫文、武周公,岂固弃毁先代之法哉?
盖时有不可行,人有不可强,不得不先圣而从近世,弃古法而徇人情
以舜之世而有苗不率,又以禹出兵而征之,其势如覆太山压卵,然以益之一言,则还师修德
舜、禹之圣,犹不能无过其所以为不可及者,以其能舍己从人,唯是之求也。
赊贷之法,用之于周,不过贡法之善;
论者之纷纷,又非止益之一言
然而闭固拒,从而为之辞,以必其所不必,何也?
切忧奸邪之臣,乘人情之汹汹,争欲上章奏疏,动摇朝廷,外以钩直取名内实结党连伍,小则希权位、窃贵势,大或怀不可测奸谋
朝廷建法兴事不与大臣正士为谋,而务排其说、黜其忠,乃使奸邪小人得骋其志,日夜增饰造作,而幸其有变,流传四方骇动天下,甚非国家之福也。
一、新以谓周礼国事财用取具泉府之官赊贷之息。
常平之物,不领于三司,专以振民乏绝,比周公之法,乃不以取具国事财用,故云「公无所利其入」也。
臣切以谓箕子见象箸而叹曰:「必为玉杯」!
其后果以奢泰亡国
孔子以谓刍灵为善,为俑者不仁
盖俑疑于人,而后有用殉者矣。
仁圣防微虑远,其深矣乎
今以泉府不明之法,施于主上仁民爱物之时,虽云取息二分,将以广施散利补助耕敛乏绝
然臣切亦私忧使者不皆得其人,州县不能深知朝廷微意,而并缘为奸,聚敛希旨,则单弱之民,或受其弊。
九重万里何由察而知之?
今者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而将漕之臣迫于财赋不足州县之吏畏惮监司谴诃尚且公为掊敛百出千名
朝廷明有取息之文,俗吏不能通知经义,则臣又切怀箕子私忧仲尼远虑也。
陛下睿明天姿仁恕,推仁民爱物之心而创行新法,臣恐万世之后,失其本真,有剥肤椎髓应上之求者矣。
则为玉杯亡国,与用人殉死可不深防其渐欤!
右,臣所条三事,非欲与建议之臣争胜负辞辨而已,盖内竭区区愚忠,外采众人正论不敢虚辞滥说疑误天听
伏望陛下以不疑,一朝罢去,毋使天下朝廷为利小人君子道消
徐讲治法,跻世太平非独臣之幸甚,实四海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