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八事治平中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五
闻天下之政皆愿致治,而不能无敝;
天下之言皆好成文,而未必可以适用
天下之情皆有爱,而莫切于爱君
天下之心皆有忧,而莫大忧国
此明王睿所以广览博听而求其阙失忠臣志士所以危辞直论而竭其恳诚也。
以不适用之言,陈不能无敝之政,则辞旨浮略而意不迫切,于爱君忧国之心有所未尽安能补于世哉?
譬如干戚之舞以解重围,讲乡饮之礼以治军旅,多见其无益也。
贡禹汉元力言治道以为尽如太古则难,宜少放古以自节;
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而已
上嘉质直之意,多所听纳,深自约损,匪彝过制大半罢之。
至于崔寔著论根极时要,则亦以为济时拯世之术,期于补绽决坏枝柱倾邪,随形裁割,要措斯世安宁之域而已
四牡横奔皇路险倾,宜以钳勒鞬󲨁为救,岂暇及于和鸾节奏哉?
二子之言,皆不泥一隅该通事变,质之前世而不缪,验之来今可以为鉴,臣窃慕焉。
恭惟国家百王之敝,当天下文治之极,法度废而不立威令委而不行上下偷沮,风俗雕薄,四海之势,如乘敝舟以涉长河无所维御泛泛日就其深而不为坏败之计,甚可痛也。
陛下天资神圣享有宝命一日纂承大业,而四海之人欢然向顺无有毫发之警者,岂独天命然哉?
仁宗皇帝德泽深至厚,结于人心之坚也。
人之子治人天下,而坐视若此,于持盈守成之道何如哉?
资识狂愚,闇于长虑,第闻忠谠可以死节,昔尝考六经微言,览百氏异论推迹近事,得其大端
至于安危治乱之几,是非邪正之渐,得失兴亡之际,未尝不为陛下反覆而究之。
中夜三思,继之以日,欲一发愤懑指陈要极,以感悟天听扶救国体,茍人主从而警惧回心,于社稷之计,睿明之德,无所亏损
天下大忧日渐销散,则臣退就鼎镬,其甘如饴
藏伏幽贱,厥路无繇
幸今明诏申谕,虽岩穴草茅之人皆得以直言上达,乃臣之志愿庶几于今日矣。
敢沿科举,以毕其愚。
臣窃以为王道之端,万化之本,莫大于身正以率天下,故有贵始》。
天下大务,惮而不为,则德堕功丧,无以绍祖宗之休烈
徇名而昧其实,则习尚虚旷风化颓坠不可振起故有究治》。
君臣之交,必亲之以至诚,然后可以毕天下之能事
大臣之分,莫若尽道以致主,故有《明任》。
设官授职者,所以与天共理
法制大坏,贤不肖失其别,则生民安所蒙赖?
故有议官》。
人君能结天下之心,则邦本坚固而莫能动
农夫重困国费浮冗力役不蠲疾病无养,皆世之大蠹,故有重民》。
民力之耗,莫甚于养兵
军政不立,则骄惰日长
将材不任,则举无成功
推类以胜,则渐不可长
教民以战,则法不可失,故有制兵》。
二虏之患,日甚一日,而制御之道,未可经远故有《虑边》。
总其大归,以尽夫终始故有《策原》。
求之于文则不足,推之以用则有馀,臣之区区不敢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