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相视回河条画元祐三年闰十二月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一、王孝先唐义问陈祐之张景先同共讲议,称:「准朝旨节文王令图张问相度得于北京四铺去河近处开引签河导水分入孙村口还复故道处,躬亲将带属官相视打量高下丈尺等。
看详大名埽第四铺开河取水入孙村口还复故道处,河深二丈一尺六寸二丈三尺,稍似港,别无紧著港势。
打量得流分尺寸开掘到井筒深浅比照过得一尺八寸五分二尺四寸五分,尚有二丈一尺一寸五分二丈五寸五分取引不过委是即目难以还复故道
此外未有可以兴修去处,已录奏去讫」。
臣等看详顾临从初王孝先同议村口复故道之时,并系众官躬亲相视西京左藏库副使孙勍等开到井筒一十七个,连泥水三尺七寸七尺四寸九尺,众定得尚有二丈一尺一寸五分二丈五寸五分取引不过遂行申奏,称难以复还故道
今准敕命,却系王孝先奏,乞于上件去处取水故道
臣等寻牒修河司,会擘划上件事理日,打量大河水深若干,取到井筒多少丈尺,并两面地形高下及港势流行次第
继准本司牒称:去年十月讲议河事打量,同衔申奏
后来王孝先独出己见奏陈,遂专牒王孝先不曾再行打量检视回报
本官公文称,自去年十月后来申奏日前,即更不打量检视
臣等勘会讲议所欲于孙村口回河,即取撅井筒检量得尚有大河深水二丈五分取引不过,遂奏称难以回河。
今臣等躬亲检视检量修河司开下堤外第一处井筒一个通水深共七尺内除水深一尺五寸外,有五尺五寸十一脉却行
打量大河水最深处一丈五尺五寸河岸八尺四寸,通高深二丈三尺九寸
打量比折得堤外地面高如河底一丈九尺九寸一分,尚有一丈四尺以上取引不过,即与前来所验无异
孝先独出己见,更不再开井筒,较量地形高下、可与不可回河,执以为便,显是卤莽独任偏见误国大事
二、臣看详河北转运司公文,已奏乞于诸路计置。
修河司约用闭口物料及旧河诸埽并马头上下约通计人工一千四百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七十工半,物料计五千八百八十四万八千八十二条束块,日即目收买年计物料三个月方买到四万九千馀束梢草。
提举修河司王孝先俞瑾奏称,合趁来年放水入孙村口归还东流委是可以回复故道
臣等窃详孝先初奏乞开减水河即云俟其行流通快,新河势缓,人工物料丰备然后徐议闭塞
及召赴都堂,又供申称元祐五年方议闭塞北流
今来朝廷再取果决事状,却称来年取水过后,若河流顺快,人工物力有备,便令接续闭塞北流
如此却是不俟新河势缓,人工物料丰备然后徐议闭塞
有此前后异同,缘回河事大不容措置如此反覆
兼详孝先等专领修河职事岂不合用物料五千馀万,未有指挥,见买年计已经一季未及毫釐,所阙不赀,全无涯涘,便云来年放水入孙村口,委可以回复故道
岂不知此事理终不可为故为大言近期仓卒以谓朝廷必难应副,则须报罢
不然安得五千馀万物料于来年数月之间遽能及期办集也?
孝先等又云「若此时,万一河势变移,背了口地,岂独不可减水,即水无可回之理」者。
臣等窃谓,河流变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
若假以三五年或六七年,使数休养民力沿河收积物料,以渐开浚故道修复旧堤;
严敕所司常切体访一旦港势改变,别就得稳当口地,当此之际,审议事理,酾为二渠分派行流,均减涨水之害,则劳费不大功力易施,庶经久稍见稳便
岂得谓之一失此时,永无回河之理?
但顾形势顺否利害何如耳。
窃详孝先等所奏,于事理显是未经思虑
三、孝先等称:「契勘卫州以下新开口以上堤埽自是都水监照管,兼自来修河即不曾通管向上堤道
今来系南北外丞司地分自合管认修护」。
臣等会到北外都水丞司公文称:「契勘,见相度村口开河,若欲全回大河东入故道,于未闭塞北流已前,本司地分内黄三埽、临河一埽、并对岸临平等埽,合当预先添修固护逐处埽岸
内黄三埽堤岸怯薄,虽修河司闭断三河门,窃虑大河闭塞河口之后向上临河地分并三门河上下涨水出岸,奔流内黄逐埽,紧著堤岸,其势必猛恶,最系吃力不测疏虞
对岸临平等埽,亦恐沦没刷溢,分走水势,深足为患」。
修河司兴作河事闭塞北流向上堤岸称不通管,又称系都水监照管,外丞司地自合管认修护
将来如降朝旨,依其所陈,即上件逐埽合倍加准备所有人物料一面移牒澶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