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辞免判国子监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二、《河南程氏文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二二
臣颐言:昨蒙圣恩,授臣左通直郎直秘阁、权判西京国子监,寻具状辞免
今月十九日,河南府送到尚书省劄子奉圣不许辞免者。
斥逐之人,分当远引
甄收之命,义实难安中谢。)
伏念力学有年,以身任道,唯知耕养以求志,不希闻达干时
皇帝陛下诏起臣于草野之中,面授臣以讲说之职。
臣窃思之,得以讲学人主,茍能致人主得文、武之道则天下享唐、虞、夏、商、周之治。
儒者逢时,孰过于此
是以慨然许国之心。
在职岁馀夙夜毕精竭虑,盖非徒辩辞解释文义,唯欲积其诚意感通圣心,徯交发志之孚,方进沃心之论;
实觊不传之学复明今日,作圣之效远继于先王
二年后来,臣每进说陛下首肯应臣。
臣知陛下圣资乐学,诚自以谓千载之遇也。
不思道大则难容,迹孤者易踬。
入朝见嫉,世俗常态
名高毁甚,史册明言
如臣至愚,岂免众口
不能取信于上,而欲为继古之事,成希世之功,人皆知其难也。
臣何狂简,敢尔觊幸
宜其获罪明时,见嗟公论
志既乖于事道,义当致于为臣
恳请未从,俄遭忧罢去
衔恤既终丧制退身当遂于初心
岂舍王哉,忠恋之诚虽至;
不得已也,去就之义当然
自惟衰迈之躯,得就安闲之地。
闻今传后,更有望于残年
行道致君,甘息心圣世
岂期矜贷,尚俾甄升
恩虽甚隆,义则难处
前日朝廷不知不肖,使之劝学人主不用则亦已矣
若复无耻以茍禄位孟子所谓「是为垄断也」。
儒者进退,当如是乎?
臣非茍自重,实惧上累圣明,使天下后世朝廷特起之士乃贪利得之人,甚可羞也。
臣犹羞之,况朝廷乎?
在臣无可受之理,敢冒万死,上还恩命伏乞检会前后累奏,特赐指挥
贴黄〕臣家传忠孝,世受国恩,擢自草莱久侍经阁。
岂无爱君报国之心?
义迫当去,无路自效
今日冒死,为陛下儒者进退之道,为臣去就之义,觊望有补,乃区区上报之心也。
贴黄〕臣求去与辞官前后七章陈说进退之义,既已详明,言亦尽于此矣。
皆据经义,非出私意
伏望圣明特赐省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