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伯以璧假许田(桓元年105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九、乾隆《新郑县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伯以璧假许田先儒之论多矣,而未得其正也。
先儒皆知夫《春秋立法之严,而不知其甚宽且恕也;
皆知其讥不义,而不知其讥不义所由起也。
伯以璧假许田者,讥隐而不讥桓也。
始其谋以周公许田而易泰山之祊者,谁也?
泰山之祊而入之者,谁也?
既已与人谋而易之,又受泰山之祊而入之,然则桓公者,不亦难乎!
夫子桓公之无以辞于郑也,故讥隐而不讥桓。
何以言之?
《隐·八年》书曰「郑伯使宛来归祊」;
又曰「庚寅,我入祊」。
入祊云者,见之果入泰山之祊也。
则是隐公之罪既成不可变矣。
故《桓·元年》书曰「伯以璧假许田而已
许田之入郑,犹祊之入鲁也。
书鲁之入祊,而不书之入许田,是不可以不求其说也。
「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见郑之来归,而鲁之入之也。
伯以璧假许田」者,见郑之来请,不见鲁之与之也。
见郑之来请而不见鲁之与之者,见桓公之无以辞于郑也。
呜呼,作而不义,使后世无以辞焉,则夫子之罪隐深矣。
夫善观《春秋》者,观其意之所向得之,故虽夫子复生,而无以易之也。
公羊》曰:「曷为系之许?
近许也,讳取周田也」。
谷梁》曰:「假不言以,以,非假也。
假而曰假,讳易地也」。
春秋》之所为讳者三,为尊者讳敌,为亲者讳败,为贤者讳过
鲁,亲者也,非败之为讳,而取易之为讳,是夫子之私鲁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