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侯公项羽(并叙)109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汉与楚战,败于彭城
太公间走,见获于楚。
项羽常置军中以为质。
汉王辩士陆贾项羽请之,不听
后遣侯公许之,遂归太公
侯公之辩,过陆生矣。
而史阙其所以说羽之辞,遂探其事情补之,作《代侯公项羽辞》。
汉王四年,遣辩士陆贾东说项王,请还太公
项王弗听,还。
汉王不怿累日
左右计无所出。
侯公军中,而未知名,乃趋进而言曰:「秦为无道荼毒天下戮人之父,刑人之子,如刈草菅
大王奋不顾身,建大义,除残贼,为万民请命
今秦氏已诛,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家,皆得保完以相守也,其庆大矣
宜与太公万岁无穷之欢。
不幸太公拘于强雠,以重大王夙夜之忧。
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大王诸臣,未有输忠出奇以还太公属车蹈义死节,以折项王狼心者,臣恐天下有以议汉为无人矣,此臣等之罪也。
臣愿先即辱国之诛」。
汉王嘻嚱曰:「吾惟不孝不武,而太公暴露拘辱于楚者,三年矣。
重念天下大计,未获即死之,此吾所以早夜痛心疾首东向而不忘者也。
顾为之奈何」?
侯公曰:「臣虽不敏,愿大王假革车一乘骑卒十人,臣朝驰至楚壁,而暮与太公骖乘而归,可乎」?
汉王慢骂曰:「腐儒,何言之易也。
陆贾天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沛而归,仅以身免
若何言之易也」!
侯公曰:「待人以必能者,不能,则丧气
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则挫心。
大王前日之遣也,恃之为必能之人,望之有必集之事。
困辱而归,是大王气丧而心挫也,宜其有以鄙臣也。
大王一失任于陆贾乃遂惩艾以为无足使令者,是大王太公之无还期,待天下为无士也」。
汉王曰:「吾岂忘亲者耶,顾若岂足以办此?
项王阴忮不仁,徒触其锋,与之俱靡耳」。
侯公曰:「昔赵平原君苦秦之侵,欲结楚从也,求其可与从适楚者二十人
盖择于门下也,食客数千,得十九焉,其一人得也,最下客毛遂请行
平原君不择而与之俱,卒至强楚,廷叱其王,而定从立谈之间者,毛遂功也。
日者赵王武臣见获于燕,以其陈馀张耳之贤,择人请王,往者十辈,无一返者。
终于养卒请行朝炊未终,乃与赵王同载而归。
大王之所知者
乃今愿为大王毛遂养卒大王何慊不辱平原、耳之听哉」。
汉王曰:「善」。
即饬车十乘骑卒百人,以遣侯公
侯公至楚,晨扣军门,谒项王曰:「汉王之父太公俘囚窃庆大王所以于汉者。
前日汉王遣使请之,而大王不与,至将烹焉,窃吊大王不恤楚矣」。
项王瞋目大怒,叱侯公曰:「若自荐死,乃欲为而主行说侥倖也。
且吾亲与人角,而获其父,固将甘心焉。
今乃言无恤者,何也」?
侯公曰:「区区之身,备汉之使,而有谒于大王,故大王为汉游说而忘忠楚也。
大王幸听之。
使其言有可用,则楚汉大利两君至欢,岂臣之私幸也。
使其言无可用,则徐蹈鼎镬,以从太公之烹,盖未晚也」。
项王曰:「太公不得归必矣,若将何言」?
侯公曰:「夫汉王失职怏怏而西,因思归之士,收豪杰之伍,举梁汉之师,下巴蜀之,并三秦,定齐魏,日引而东,以与大王一旦之命,大王视其志,固将一天下,朝诸侯,建七庙,定大号,为万世基业耶?
抑将区区匹夫之节,为曾参之孝而已者耶?
连兵带垒,与楚百战雌雄,乃有天下三分之二。
大王军覆将死,自救不暇,凡所以运奇决胜大王勍敌者,在汉王与诸将了事耶?
太公实为之也耶
庸人孺子固知之。
然而太公独一亡似人耳,不足楚、汉轻重
大王虏获之,而祸福实系焉,视其用之如何耳。
得所以用而用之者强,失所以用而用之者亡。
茍为失其所用,未若不获为善也。
大王所以久拘而不归者,固以要之
要之是也
且要而能致之,则权在我。
要而不能致,则权在人。
权之所在,以战必克。
则要者,名也;
归者,实也。
大王不得志于名,当速收效于实,无为两失而自遗其患。
是以臣窃为大王慎惜此举也。
王固尝置之俎上而命之矣,彼报之曰:『必欲烹之,幸分羹焉』。
父子相爱之情,岂相远哉。
方汉王窘于彭城二子同载,推堕捐之,弗顾也,安知其视父不与子同也。
太公之囚楚者,三年矣,彼诚笃爱父将捐兵解甲膝行顿颡楚之辕门,为之请一旦之命,今励士方力,督战方急,无一日而忘与从事,此其志在天下无以亲为也。
大王不归之,以收其实将久留之,以执其名,故曰似不恤楚也」。
项王怒气少息,徐曰:「顾吾所雠者汉王尔,其父何与耶?
汉王亲以其身投吾掌握者,数矣,我常易而释之,今乃曰东向必欲亡楚而后已,故吾深雠之,欲菹醢其父,聊快于一时,况与之归耶」?
侯公曰:「辱大王赐听臣,臣请言其不可者
夫首建大义诛暴秦者,惟楚。
世为贤明显名天下者,惟楚。
天下豪杰乐从争赴者,惟楚。
被坚执锐士卒先,所向摧靡莫如大王
兵强将武,百战百胜莫如大王
诸侯畏慑,惟所号令莫如大王
割地据国,连城数十莫如大王
王持此数者以令天下,朝诸侯,建大号何待于今
然而为之八年,智穷兵败,土疆日蹙,反为汉雌。
大王自知其所以失乎」?
项王曰:「吾诚每不自知,如公言焉,公试论吾所以失者」。
侯公曰:「大王知夫博者事乎?
夫财均则气均,气均敌偶然后胜负之势,决于一时
大王求与汉博,方布席徒手未及投地,而骤以己资推遗之,已而财索气竭,徒手而校之,则大王之胜势去矣。
仁义智信,所以天下之资,而制敌之具也。
大王乃弃资委具,以为无所事,以故汉皆获而收执之,此所以日引而东,视大王如无也」。
项王曰:「何谓弃资委具」?
侯公曰:「夫秦民不聊生久矣
汉王入关也,秋毫无所犯,解秦之罟,约法三章,民大庆悦,惟恐不王秦也。
大王之至,燔烧屠戮酷甚于秦,秦人失望何以为仁?
王始诸侯受约怀王先入关者,王之,汉王万死不顾一生之计,叩关决战降俘其主,以待大王,而大王背约,迁之南郑何以为信?
大王以世为楚将,方举大义不立其后无以天下,遂共立怀王而禀听之。
天下且定,乃阳尊为帝而放杀之,何以为义?
范增之忠,陈平之智,韩信之勇,皆人杰
天下者,视此三人为之存亡
然而死于疑,平、信去而不用何以为智?
是以汉王于其入关也,天下归其仁;
其还定三秦也,天下归其
义帝缟素也,天下归其义;
其用平、信也,天下归其智。
此四者,大王素有之资,可畜之具,惟其委弃不用,故汉皆得而收执之,是以大王未得所以税驾也。
方今之势,汉王者,高资富室也。
王者窭人也。
天下者,市人也。
市人不趋窭人而趋高资富室,明矣。
然则大王今日之资,恃有一太公尔。
所以相楚也。
不归之,以伸区区信义,纾旦夕之急,臣恐汉人怒气益奋,战士倍我,是大王又以其资遗汉,且将索然而为穷人矣。
此臣所以大王寒心也。
制人之与见制于人,克人之与见克于人,岂可同日而语哉。
大王熟计之」。
项王曰:「孤所以恩汉者亦至矣。
然去辄背我,今其父在此,犹日急斗,诚一旦归之,徒益其气尔」。
侯公曰:「不然
臣闻怀敌者强,怒敌者亡。
大王于汉,未能怀而制之,乃欲怒而斗之,臣意天溺大王之衷,将遂孤楚矣。
大王诚惠辱一介之使太公,且致言于汉王曰:『前日太公播越于外,羁旅敝军,获侍盥沐三年于兹,而君王方深督过之是以下国君臣未敢太公之归。
君王敕驾迎之,孤恐久稽君王旦暮问安侍膳之欢,敢不,敬遣下臣卫送太公属车以还行宫
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君王有以不谷者,皇天后土,实与闻之』。
如此而汉不解甲罢兵以答大义,则曲在彼矣。
大王因之号令士卒,以趋汉王,此秦所以晋惠公也。
大王不辱听臣,臣无所受命而归,汉王固恸哭于军曰:『楚之雠我者深矣,使者再返,而太公归矣,且号为举大义,除残贼,拯万民,终之有不共戴天之雠,何面目以视天下今日之事,有楚无汉有汉无楚,吾将前死楚军,不返顾矣』。
汉王持此感怒,整甲而趋楚军,此伍子胥所以平王之尸也」。
项王曰:「善。
吾听公,姑无烹。
公第还,语而主令罢兵,吾今归之矣」。
侯公曰:「此又不可
夫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
早决者无后悔,必为者无弃功。
王陵,楚之骁将也,一旦亡去汉,大王拘执其母,将以还也,而其母慷慨使者去就之义,敕无还,遂伏剑而死。
天下贤智其母,而莫不哀其死也。
太公幽囚郁抑大王之军,久矣
今闻使者再返,而大王无意幸赦还之,臣窃意其变生于无聊不胜恚辱之积,一旦引决,以蹈陵母之义,则大王追悔前失,虽欲回汉军之锋,不可得矣。
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
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方今大王粮匮师老无以支汉,而韩信之军,乘胜之锋,亦且至矣,大王虽欲解而东归不可得矣。
臣愿大王其时而用其机,急归太公,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大王解甲登坛建号东帝,以抚东方诸侯,亦休兵,以待天下之变。
汉王老,且厌兵何求哉?
固将世为西藩,以事楚矣」。
项王大悦
听其计,引侯生上客,召太公置酒高会三日而归之。
太公吕后既至汉王大悦,军皆称万岁
即日侯公平国君,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者,故号平国君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四。)」。
其:原缺,据《外集》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