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乐圃元丰三年十二月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五、《乐圃馀稿》卷六、《吴郡志》卷一四、《吴都文粹》卷四、《姑苏志》卷三二、《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一一九、乾隆《江南通志》卷三一、道光《苏州府志》卷四六、民国《江苏省通志稿》古迹二、民国《吴县志》卷三九上
大丈夫用于世,则尧吾君,虞吾民,其膏泽流乎天下,及乎后裔,与夔、契并其名,与周、召偶其功。
不用于世,则或渔,或筑,或农,或圃,劳乃形,逸乃心,友沮、溺,肩绮、季,追,蹑陶、白
穷通虽殊,其乐一也。
不以轩冕肆其欲,不以山林丧其节。
孔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又称颜子「在陋巷不改其乐」,可谓至德也已
余尝以「乐」名圃,其谓是乎。
钱氏时,广陵王元鐍者,实守姑苏,好治林圃
其诸子徇其所好,各因隙地而营之为台,为沼。
城中遗址颇有存者,吾圃亦其一也。
钱氏去国,圃为民居,更数姓矣。
庆历中,余家祖母吴夫人始购得之
大父叔父或游焉,或学焉,每良辰美景,则奉板舆以观于此
厥后广西壖以益其地,凡广轮三十亩
余尝请营之,以为大父归老之地。
熙宁之末新筑外垣,尽覆之瓦。
方将结宇,而亲年不待
既孤而归,于是卜居焉。
月葺岁增,今更数载。
虽敝屋无华荒庭不甃,而景趣质野,若在岩谷,此可尚也。
中有三楹,堂旁有庑,所以亲党也。
堂之南又为堂三楹,命之曰「邃经」,所以讲论六艺也。
邃经之东又有米廪所以岁储也。
有鹤室,所以畜鹤也。
蒙斋所以童蒙也。
邃经之西北隅高冈,命之曰「见山冈」。
冈上有琴台
琴台西隅有咏斋,此余尝抚琴赋诗于此所以名云。
见山下有池水入于坤维,跨流为门,水由门萦纡曲引至于冈侧。
东为溪,薄于巽隅,池中有亭曰「墨池」,余尝集百氏妙迹于此展玩也。
池岸有亭曰「笔溪」,其清可以濯笔。
旁有钓渚,其静可以垂纶也。
钓渚与邃经堂相直焉。
三桥度溪南出者谓之「招隐」,绝池至于墨池亭者谓之「幽兴」,循冈北走度水至于西圃者谓之「西涧」。
西圃草堂草堂之后华严庵。
草堂西南有土,而高者谓之「西邱」,其木则、梧、黄杨冬青椅桐之类。
柯叶相蟠,与风飘飏,高或参云,大或合抱
直如绳,或曲如钩,或蔓如附,或偃如傲,或参如鼎足,或并如钗股,或圆如盖,或深如幄,或如脱虬卧,或如惊蛇走,名不可以尽记,状不可以殚书也。
雪霜之所摧压,飙霆之所击撼,槎牙摧折气象不衰
花卉孤,茜。
幽蘤,高下相映猗猗蒹葭苍苍碧藓覆岸,慈筠列砌,《药录》所收,《雅记》所名,得之不为不多
桑柘可蚕,麻纻可缉
时果分蹊,嘉蔬满畦。
摽梅剥瓜断壶,以娱宾友,以约亲属,此其所有也。
于此圃,朝则羲、文之《易》,孔氏之《春秋》,索《诗》、《书》之精微,明《礼》、《乐》之度数
夕则泛览群史,历观百氏考古是非,正前史得失
当其暇也,曳杖逍遥,陟高临深。
飞翰不惊,皓鹤前引
揭厉于浅流,踌躇平皋
种木灌园寒耕暑耘
三事之位,万钟之禄,不足以易吾乐也。
然余观群动一物非空者,安用拘于此以自赘耶。
异日子春之疾瘳,尚平之累遣,将扁舟河海浮游山岳,莫知其所终极
虽然,此圃者,先光禄所遗,吾致力于此久矣岂能忘情哉!
凡吾众弟,若子若孙,尚克守之,毋颓尔居,毋伐尔林,学于斯,食于斯,是亦足以为乐矣,余岂能乐哉
戴颙寓居鲁望归隐遗迹迄今犹存
千载之后吴人犹当指此相告曰:此朱氏之故圃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朔吴郡朱伯原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