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时相书(二)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六、《灌园集》卷一一
某闻君子所学当博矣,而其要不出乎仁义
仁义之本存乎人之心,而充积之盛得以天下之道,大之王者,小之为匹夫无加损焉。
学之于仁义岂不重哉?
自古圣君贤臣其所以相吁谟暇豫,寘天下熙平,而儒生亦以隐约之身扶持此道,使不灭绝者,其事业可谓神明矣。
然语其立政,皆不过广吾爱以立天下之爱,尽吾宜以厎天下之宜,如斯而已耳。
故夫仁义者,学士心所汲汲也。
自始学至于终身自知至于能行,百日放之,而一日由焉,则得为善士;
百日由之,而一日放弃,则又入于小人
某之不肖,有闻于是久矣
窃尝自思,以为无所不可致,唯其得势者致之于天下为甚易。
势之所得行,无小大之间,惟其全德备者为无难
方今之时,有命世者出乎,则足以勿论尔矣;
必如势不在命世,则我何能知,知求吾志于仁义而已矣。
自试场屋以至法曹旦旦以是诵之,而遭会亨嘉,亲见相公登庸,其经纶措置莫非治古能事,而前王难过者也。
则以书先容阁下且自道其慰悦,曰愿得持久以俟化成,勿为异议之所沮。
夫某岂专病谀者而然耶?
以为今天下之望,颙颙熙平,而言者无益于行,行者又无幸于成,则道何自而立,化何自而成?
知慰悦与愿持久焉,所以志于仁义而已矣。
不虞兴虑外,台阁诸公乃以固陋之名上闻,谓宜备教学一官,而诏旨下临,使陈所业,决可否有司
是举也,某所能堪耶?
不足于有闻,才不足有为,何修何仿而取名师资
出乎此矣,实将焉责哉?
是固某之不能堪也。
盖惟学而不仕,则无以达乎义也,则某之所以小官,而不自以为不宜
至于仕而不学,则亦岂某之心?
唯其所言所行未之能信,而遽将仕教人,则于义滋无以达之。
无以达,则不苟进焉,某之志也。
伏惟相公道德全尽,当大有为之世,得不世出之君,周公以来所未之见。
若今辨材任官,各当器能大者制权而小者役职,治化之序,凛凛垂成矣。
若某之愚,尚何所效,尚何所论?
然而鄙心汲汲知所悦愿,而知所不敢也,则犹不为放弃仁义小人,以辱盛时
使今天下之士其德优于某者被用而不得辞,则世已多士,其荒庸固陋比视某者,又不敢妄进,则庙堂风化之意,某或不为无助
伏惟相公矜而勿罪,谨布区区,以尽愚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