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起居郎毕公夷仲行状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西台集》卷一六、《永乐大典》卷二○二○四
文王子高封于毕,以国为氏。
后汉兖州别驾谌居东平,毕氏始为东平人
而谌之五世孙曰众庆,为宋大中正
众庆之五世孙曰憬,仕司卫少卿许州刺史
憬生构与栩。
构为户部尚书谥景公
栩为酆王府司马
栩之曾孙諴,懿宗朝为宰相
而构之五世孙桢,为振武天德营田判官
桢之四世孙讳士安,仕本朝宰相真宗皇帝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谥文简,即君之曾祖也。
文简之子世长,为卫尉卿,年九十,与故相杜衍兵部侍郎王焕、郎中冯平朱贯居,所谓南京五老是也
之子讳从古,为驾部郎中,以老,不敢仕宦,便即仕,弗便即去,至或十五年不终一任,赠正议大夫
正议生君字夷仲,以恩补太庙斋郎,调许州阳翟主簿
而故相张升阳翟人也,由枢密使出判许州,欲为阳翟兴学
既请于朝,乃敕县计工具材,县人欲以其力输者从之。
而故太子中舍马某之子宏尝持吏短长居邑中横甚,谓诸豪曰:「丞相之为县学非令也,今子以力输之,不足,则又将使子输矣。
由十百而至千万,未可知也。
子如以百金授我,我为君费,使丞相自止之」。
诸豪信其能,因以百金遗宏。
得金,得游许州宣言丞相为学甚善,而民力输官县吏皆私之,而又将赋于民。
丞相果疑之,即复敕县须后,令具言县吏无状,榜于道上
是时君代令部夫居外,弗预。
及归,令不知所为,谓君曰:「吾欲上府辨于丞相如何」?
君曰:「无益也。
不如取宏治之,则不辨而自明」。
会令之汝州录问,君摄县事,即使逮捕案验,且得其奸利五日狱成。
上府白丞相丞相如君请,奏其事于朝,不以父荫,杖宏流邓州
宏素为乡里所患苦,常轻视县官
而君年才二十馀,宏尤少之,尝举其手而出幼指曰:「县官于我犹是也」。
及为君捕系,犹曰:「无害」。
恃其能数以词辨自解
而竟抵罪阳翟大喜
是时给事中张问阳翟,谓君曰:「鄙语曰:『锄一恶,长十善』。
君之谓也」。
进士中第,补颍州沈丘县
而故少师欧阳修观文殿学士蔡州,故太师申国公吕公著以翰林侍读学士颍州,皆知君,交荐之,迁著作佐郎、知蔡州遂平县事。
未至,改签书大名府节度判官公事,入为司农寺主簿,迁丞。
以事至中书丞相吴充不识君,一见大喜,即以君为中书刑房检正官,俄迁户房
先是提举市易司岁榷民糯米为赢,凡商贾之至者,官尽榷买之,而益其价以售酒户
酒户售米多陈且贵,酤益不行,遂废其坊。
三司岁课大耗,惟市易得私其赢以为功。
户房欲弛其禁,而提举市易司弗便,数与户房论难不决
人方用事,甚宠,会迁户房人为君忧之。
君取纸半尺许,疏市易未榷糯米之前京师酒户为坊者几何
岁停几何
已榷之后京师酒户为坊者几何
岁停几何」?
盖未榷之前酒户为坊者多,而停者少;
既榷之后酒户为坊者少,而停者多。
利害明甚市易徒与户房言语返复相诘。
得所无他一词,遂不知所答,卒服非是而罢榷事。
太常丞北朝贺正旦国信使,与虏人习射一发中的以为偶然,再发又中。
虏人以为神。
而君天资白皙,髭眉如画辞令温雅虏人喜之。
其主阴使人取君衣以为度,制服以赐君。
君预其元会,尽记其仪与登降节奏,归,为图以进,赐五品服。
其后数年,今龙图阁待制钱协使契丹契丹主犹曰:「毕少卿何官?
安在」?
是时岐公王圭吴正宪中书议论不合,以君为正宪所用,遂深嫉君,数求罪过中伤之。
为人详慎精密,卒无纤芥可乘,然亦四年不迁
置局官制,遂以君为检讨官
君乞罢户房检正事,即除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君在官制局,所领户部事也。
户部文书千万计,君区别分类损益删补曲当,虽户部郎吏不能窥也。
官制之事,遂以君为主,凡从中某事,必须然后报,他人不知也。
尝以君为进士发解考官,上官制不知或曰:「毕某为考官,故不知」。
上即诏君罢考事,还局,遂以官制专属任君,虽他局事时时兼付君矣,人多嫉之者
久之高丽入贡,上自选馆伴高丽使人。
上元观灯,君与使人东阙下,因作诗盛德
上见,俯同君韵,和而赐焉,诸公毕和,当时以为宠。
官制行,君以秘阁校理换迁朝奉郎,上又自除起居郎兼详定官制。
是时吴正宪已薨,他宰相素不右君即留除命不使受,而争于上前曰:「毕某以秘阁校理迁官,而又为起居郎
起居郎修起居注也,前日修注未尝带职即是某以职换迁一官,复带职,而又为修注也,优甚」。
上知不为宰相所右,因笑曰:「是当得尔,是当得尔」。
君以力辞而后受命
官制起于后周,备于隋唐。
其后起兵兴,渐失其序。
更历五代本朝,纯以他官兼领无复旧制
先帝慨然欲加釐正,而文书浩繁沿革制度本末希有知者,惟君讨寻论次以夜继日抉剔搜补曲尽其当。
推行群有司以疑问于君者日以百数君指应对人人得所而去。
官制遂定,而君亦劳矣。
大暑,君坐宣徽院与他官论录黄,语未竟疾作久之,殆不知人
上闻惊,即诏君肩舆私第,遣侍医治疗
是夕卒,年四十三。
悼惜久之翼日中使刘援抚问其家,赐钱五十万。
遗恩补子一人为官,而宰相犹以平昔芥蒂不肯行者五年
司马文正入朝,旧相或死或罢去,始得补其子完为太庙斋郎,则君之进退可知矣。
为人温厚儒雅,事其母寿昌太君至孝自幼寝处不离其亲侧。
及长,既娶,亦稀至其私室寝处犹在亲侧,盖终身焉。
正议捐馆,君年才十八九,家馀一马,卖以为棺殡君。
徒手养亲教养诸弟妹,嫁娶仕宦失时,而君亦自不废学,盖治家管仲也。
景德中文简公德行真宗皇帝,人想见风采,而君略似之。
治隆殿成,绘文简之像于其壁,先帝识焉。
临轩进士,君方为检正官,立廷下,先帝望见使人君为谁。
及知,因叹曰:「祖孙固有相类如是者乎」!
及君在官制,待遇日厚,如定学制帐法,为北朝信使馆伴高丽使人,皆先帝自选者。
尝受诏撰《中书备对》三十卷天下之事尽在其中
及奏篇,先帝叹息称善。
而今士大夫家争相传录,以为不可无之书也。
娶张氏,故职方郎中公度之子封瑞昌县君
二人,曰完,太庙斋郎
曰寀,尚幼。
二人,长适承务郎如晦,次在室
将以元祐五年七月葬于郑州管城县庐村南文简公墓次
君之事应铭,故敢书其大略以告铭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