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堂除之弊奏 其一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四、《尽言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一
臣闻非至简不足以天下之繁,非至静不足以天下之动。
荀卿有言曰:「论一相以兼率之,人主之职也」。
又曰:「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岁中奉成功以效于君」。
推此言之,则人主辅臣辅臣庶长庶长佐僚以次选抡不容虚授是以所任愈隆,而所择愈简,所择愈简,而所得愈精,此三代君所垂衣拱手不烦事诏,而天下晏然以治者,用此道也。
秦、汉以来,官失其守,居宰相之位者或不知其任,在庶长之列者或不守其官,因循至今流弊日积,臣请为陛下详言之。
魏、晋以来采择庶官,多由选部,故晋之山涛吏部尚书,中员品外,往往启授。
宋以蔡廓吏部尚书黄散已下,皆得自用以为薄己,遂不之官
唐制,五品以上宰相议奏可而除拜者,则以制敕命之。
六品以下,则吏部铨材授职然后上言诏旨画闻,无所可否,谓之旨授。
开元中吏部循资格,限自起居遗补御史等官,犹并立选曹
其后幸臣专朝旧典失序,故陆贽抗论以谓朝佥而重己权,废公举而行私惠,是使周行庶品,苟不出时宰意者,则莫致焉。
此乃唐之弊风不可不革也。
臣伏近来堂除差遣,多取吏部之阙,不问职事轻重才品优劣为人择官,殊失大体
承议郎王绩堂除管勾左厢公事
承奉郎刘敦夫堂除河南知录若此之类,名品至卑吏部选差,固不乏使,何烦廊庙一一拣求?
臣恐三省之事日益纷纭执政大臣汩于细务,则朝廷安危至计礼乐教化大原,使天下回心向道者,将何暇以及之矣?
然则,岂所以陛下图任老成委注辅弼之意哉?
伏望圣慈明敕三省,别议立法
今后两制台省之官,寺监长以上,并诸路监司濒河并边郡守之类,所系稍重者,令依旧堂除外,其馀一切归之吏部
所贵执政事简得以留心远业,而选部不至失职,渐复旧制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