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龟山先生杨谏议 其二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六、《默堂集》卷一六、《南宋文范》卷三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三八
再拜覆:行在虽去庐陵不远,然此地迂僻绝无所闻邸报经数不到不审淮南贼盗已平,百姓安堵否?
诏音宽大,而实惠不及民,此弊根源深远,未能遽革。
朝廷号令,议之既审然后发,庶几必行,则不失信,信则民知所趋赴矣。
郡邑之官绝少淘汰顷者临轩遣使,俾察吏之廉污勤惰,若务为姑息纵舍太甚,则此行果何为耶?
祖宗之法,民闻其将复,未尝得利而已喜不自胜
所以反侧,息斗讼,绝觊觎镇远服,盖已有其效。
小吏怀疑贰而不举长吏因循不察督责之政不施其间欺蔽沮隔,甚于前日
只如科率,平税赋正官名,募民兵,此数事,州县如何奉行
监司郡守曾遵朝廷之意否?
他处不可得知,江西一路则亲见闻也。
无名之取以备缓急加耗之征未减常岁冗员虽去而案籍仍旧游手蠹财而教阅无法
朝廷之意非不美也,而千里之外亦已如此,欲使实惠及民,不亦难乎!
号令不行,徒为文具,则朝廷不尊而纪纲以不振。
民犹饥之待食,旱之望雨,而积日继月,曾无毫发之利以慰其心,欲民心不离不可得矣。
民心宗社根本也。
今天下有叛兵,无叛兵则民心信若可结矣。
若必祖宗之法,而以爱民意行之,不为虚文,专求实效,则民将相同归胶固不释矣,中兴之功岂不可济乎!
不然西北未可复,东南无以守之。
积薪之下,其火已燃,而暴风不已天下之势、安危之机判矣。
谓宜精求博访有用之才,凡有于斯民而通知祖宗致治意者,俾当监司郡守之选,计东南所用之员,略更置之。
去者不必深究其罪,来者责其见效岁月之间,稍有可观,则黜陟劝沮之政加焉,其谁敢不勉?
若乃邑之有令,其数实繁,不能遍察。
监司郡守真得其人,间有可委以除授移易者,听其择才,不拘以法,则贪污残刻顽钝疲软之人将无所容,而积弊害民庶乎其可革矣。
其略如此,其详不待多言也。
且行祖宗之法在得人,而人材之乏,莫甚于今日
为上者常患乏材,又不思所以收拾储养激厉旌劝之。
往者无及,又将因之,顾何以其后乎?
此甚可虑也。
东南之势,如孙权之于吴,刘备之于蜀。
当日所用之人,所行之事,与今果如何
然仅足以解纷排难,而不能天下为一
由是汉光武再造为甚难,而唐肃宗虽能削平僭乱,使明皇复归京师,而不能使后世子孙天下之势取河北,此亦不足怪也。
救焚,如拯溺奋不顾身,犹惧不济
朝廷大臣方且持禄保位朋党比周,以蔽君子玩寇启侮,莫此为甚
此而可忍,其如宗庙社稷何,其如二圣何!
计已在思虑之内,何待晚进之言。
但因论东南今日之弊,不觉缕缕及此,幸勿以僭易为罪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