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伯瑜宣义行状政和六年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默堂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三一四六
公讳某,字伯瑜姓陈氏南剑沙县人
高祖讳文馀,以其子秘书少监之贵,赠官尚书驾部员外郎
陈氏为延平大族,自少监之后,世有显人名德震天下。
而公曾祖可法,皇祖大祖皇考瑄,盖三世不仕
公自少时,即发愤读书,欲张大家声刻苦少懈
宗党多誉之,尤为叔祖朝议之所信爱,虽游宦远方未尝不以自随也。
以是公得遍历通都大邑从良师友以学。
学且成,其施于科举若有馀矣,然每出不利
中年奇蹇,遂弃而家居往来田野间,若无意于斯世者。
独教其子升、戬曰:「耕而穫,常理也,旱潦则亦有焉。
汝力于学,以追少监子孙无我多愧。
且吾先世潜德至于今盖久,宁常晦而不彰乎」?
二子遵其言,日进不已
其后数年,果有贡于礼部者,虽不偶,而其志愈励矣。
从容谓其夫人曰:「吾儿类能自立者。
上方太学英材辐辏学者琢磨之益,宜必于是
吾将遣二子游焉,而贫无以为道路之费,奈何」?
夫人曰:「如不可已,则唯所命」。
于是饘粥之田,资其子以行。
里俗或笑之,公逌然不以介意
二年,当元祐三年,而戬举进士中第
向之笑者始相与警叹,以公之不计目前为得。
十年,当绍圣四年,而升复登科
以是大服公,则又相与抃蹈为公深贺。
谢客曰:「教子欲其才,吾志也。
文墨得禄比比皆然何足贺」?
识者公器度过人远甚,其子卒皆有成矣,岂其教之固有道欤?
崇宁中,戬调于吏部,得虔州幕官
虔于江西大郡,当江岭之冲,贵人达官常所往来,与夫朝廷有事于交广者,出入必过焉。
其见戬者,则以虔之属吏得人
会群蛮扰边,克之,朝廷广西融、宜等州别为一路,隶黔南,自幕僚以上,皆堂选,重其事也。
由是诸公之任于此交辟之,书奏,就除融州判官
戬以公老不忍远去,书来告曰:「必辞是」。
公闻之,即轻骑诣其子所,诘之曰:「男子志四方事业亦欲及时
汝为汝之所为,毋以我故自滞。
傥汝有立,虽行万里之外如在吾侧。
不然,徒朝夕相依无谓也。
汝必往」!
戬不得辞,公因挈其妇孙以归,而使戬独之官
后果戎功通直郎,用元圭恩,封公承事郎,又用郊祀恩,再封公宣义郎
暮年躬被宠荣人为公喜,而公辞色不见其有异于平日也。
戬居黔南日久,属以侍养乞于朝,已而得请,当诣阙,遂亟授福州闽县以归。
既归,父子相见欢甚。
久之,迎公如闽,盖期年而后返。
其明年二子亦返。
未几,公复趣二子还任
戬曰:「长乐山水游观休息所为多,且饮食医药尤便老人,其必之此乎」。
升进而言曰:「始戬之令于四明昌国也,涉江逾海,道远且阻,翁尝与俱北。
南归而丞于闽也,又得侍翁以往
今升领建之松溪邑事,其去家于闽为近,居处口体之奉非所忧,当为升行
不必听」。
公笑而从之。
其在松溪强健如未病时。
冬十月朔晨兴,正冠修容坐堂上,子孙以次贺,妇进馈就视,则已奄然逝矣。
政和四年也,享年八十有四
公纯直乐易,其于孝友,盖不待勉强而后能至。
平居语庄而气平,于人无贵贱戚疏视之若一,宜其遇事易挠。
一有不歉于义,无茍从者
奉己至约,而施予无吝。
悦之不以其好,弗屑也。
昌国,其子官满,奉之以归,至郡,即先走会稽,告其去于部使者
民有白金三百两,伺公出罗拜庭下,愿以为公寿,且曰:「前此敝邑者,盖许之也。
大夫之严,不敢以请,辄私于下执事,幸不以为罪」。
公麾而出之,曰:「令为国牧民,反于汝乎责货,何义也?
汝必速反
吾儿知之,其不汝容矣」。
感泣而去。
晚岁赀稍裕,计其所用之馀,遇新陈不继之际,辄平价出之,闾里之贫者赖以不困。
所居城市稍远,俗不饵药,唯以巫祝为尚。
公为储金石草木可以疗疾者,依古方和之,散以予民
疠疫并兴,公前后全活甚众,乡人德之。
始戬之官黔南也,戎事有间,凡岭外珍奇之物,诡异之玩,傥可以娱心意、快耳目者,莫不毕致,以献于公。
又属其族子弟筑亭于居第之东,宏壮伟丽大溪横其前,乔木苍然掩映左右以为亲戚故旧燕游之地。
至于觞豆之器,射壶博奕之具,无一不备来者乐之,且以公之难老为有子也。
公曰:「吾儿念我,欲以相悦,然吾岂待此而后足?
不遽止之,亦所以慰其远情耳」。
公之清修恬漠如此
公夫邑里邓氏,资淑慎治家严整用物有度。
方公捐书就閒不以生事撄心窭甚夫人为均有无,至婚丧、祭祀、宾客所宜费者,率不更其素,故人以为难。
长公一岁,前公十年而终,亦以其子升朝,赠孺人
三男子,长曰升,次尧辅,而季则戬也。
尧辅蚤世,升后公一年亦卒,官止文林郎
二人,适进士黄约、罗世英
孙男四人
将以六年十二月二日辛酉,葬公于县崇仁里故发冲之夫人之兆。
宜有显刻,以传不朽
叙次世系仁义如右,以告当世君子,使志公之墓者,得以考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