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传明例 宋 · 沈该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五、《易小传》卷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太极未判,有一而未形者乎。及其一已形而奇耦分,于是两仪生焉。圣人因奇耦之始而为两仪之象,因三才之道而立乾坤之体。乾坤始交而八卦生焉,八卦相荡而六十四卦成焉,皆由变之所生也。故《乾》之三爻交于《坤》,则变而为《震》、为《坎》、为《艮》。《坤》之三爻交于《乾》,则变而为《巽》、为《离》、为《兑》。此乾坤之变而生八卦也。《乾》宫之变,一世为《遇》,二世为《遁》,三世为《否》,四世为《观》,五世为《剥》,游魂为《晋》,归魂为《大有》。《坤》宫之变,一世为《复》,二世为《临》,三世为《泰》,四世为《大壮》,五世为《夬》,游魂为《需》,归魂为《比》。《震》、《巽》、《坎》《、离》、《艮》、《兑》六宫之变,大率皆然。此八卦之变而生六十四卦也。六十四卦之变,一卦之中六十四卦具焉,其变四千九十有六。而卦有四时推迁之异,爻有五行生尅之殊。参伍错综,非巧历之所能计。此卜筮之占,吉凶休咎之应所以无穷也。历观古人之用《易》筮,皆用爻变以断吉凶。其爻变之法,大略可见。如《震》之为车(见《国语》,公子重耳在秦筮,得《屯》之八。),为杀(见闵公元年,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坎》之为劳(见《国语》,同前。),为法(见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坤》之为众,为顺,为文(见《国语》,同前。);《离》之为言,为牛,为鸟(见昭公五年,穆公之生,筮得《明夷》之《谦》。);《艮》之为门庭,《坤》之为布帛(见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生,敬仲筮之,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则为风而行著于土(同上。)。天为泽以当日,则为天子降心以逆公(见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将纳王遇《大有》之《睽》。)。《震》而为《坤》,则为车从马(见闵公元年,毕万同前。)。《坎》而为《兑》,则为川壅泽(见宣公十二年。同前。)。《离》而为《艮》,则为火焚山(见昭公五年。同前。)。《坎》而为《巽》,则为风陨妻(见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卜取东郭偃之姊。)。亦有舍正体而取别体者,如《观》之《否》,周史以为有山之材(见前庄二十二年陈厉公事,自二至四有《艮》象。);《震》之《复》,汉儒以为有《坎》之象是也(《前汉·五行志》:《京房易传》曰:「震遂泥,国多麋。」释者谓自三至五有《坎》象,四在水中,故为泥。)。有得二卦而取合体者,如正《屯》悔《豫》是也(公子重耳在秦,筮得正《屯》悔《豫》,内卦曰正,外卦曰悔。《震》下《坎》上为《屯》,《坤》下《震》上为《豫》。得此二卦,《震》在《屯》为正,在《豫》为悔,爻皆无为,故合二卦而言之也。)。或有一卦而多变,则以变卦为断,如晋成公之归,遇《乾》之《否》,知其君之三出。有六爻皆为变,则以本卦而言,如秦伯纳公子重耳,遇《泰》之八,知其事之必济。凡此之类,爻变之大例也。触类而长之,则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