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少仪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横浦先生文集》卷五
圣人之道,本无小大,于其中有辨不精者,此予所以不得无说。
大矣哉,圣人之论礼也,其曰:「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也,德产之致也精微
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得不以少为贵乎?
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在于是,则寂然不动之时也,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也,《易》所谓「敬以直内」也,孟子所谓「尽其心,知其性」也。
有得于此未可已也。
释氏疑近之矣,然止于此而不进,以其乍脱人欲营营,而入天理之大,其乐无涯,遂认廓然无物者为极致
是故文、武功业尘垢,以父子君臣夫妇长幼赘疣,以天地日月春夏秋冬梦幻,离天人,绝本末,决内外茕茕无偶
其视臣弑君,子弑父,兵革扰攘岁时荒歉,皆其门外事。
枯槁索寞,无滋润之气,如秋冬之时,万木凋落,离睽败绝,无复婆娑庇覆之状。
又乌知夫「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气象也乎!
殆将灭五常,绝三纲,有孤高之绝体,无敷荣大用,此其所得罪圣人也。
「礼之以多为贵者,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得不以多为贵乎?
故君子乐其发也」。
礼在于是,则感而遂通之时也,发而中节之时也,《易》所谓「义以方外」也,孟子所谓「存其心,养其性」也。
内心之贵进而于此,则为文、武功业,为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大伦,为天地日月春夏秋冬之照用,兼天人通本末、合内外循环往复无有不可
譬之于木,从元生本,从本立根,从根立干,从干发枝,从枝敷条,从条出叶。
枝叶而观本元相去远矣,然枝枝叶叶,皆元气也。
元气而无枝叶不足以元气之功;
内心外心,则无以见礼大用
由是而推一叶之黄,一枝之瘁,皆本根之病也。
一拜之不酬,一言不中,皆内心不充也。
性之,则不不思内外兼得矣;
汤、武反之,则触人欲而知反矣。
然而其反也,有力量之浅深焉。
颜子三月不违,其馀日月至焉,犹未如汤、武一反不复起也。
汤、武之反,反于礼而已
以礼为反,则动容周旋皆中于礼矣
皆中于礼,则一唯一诺一起一止一进一退一取一舍无不合于礼者,此其所以为圣人也。
先儒训少为小,其意以谓记者小节尔。
以此为小,孰能为大?
殊不知小即大也
是少当有副意,如太师之有少师,则少者所以副其大,是仪所以副其礼也。
有大无小,何以见其用哉!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则所以效法于礼也,是以谓之少焉
伊川先生曰:「洒扫应对,即形而上者之事」。
岂不信哉?
且夫释氏之学,以归根反本至极岂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辞逊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乎?
请举一端,为诸君明。
圣人之教,推恻隐之心天下,则如春风,如和气,遇花则花红,遇叶则叶青,遇草则草绿油然巧妙,非刻画雕琢所能致也,岂不矣哉
若夫释氏,则如雪霜凛冽万木秃立,谁复承其庇覆乎!
昔子思明此道矣,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此明内心之理矣。
又曰:「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
此又明内心而进于外心礼矣
此《少仪》之意也。
诸君有意于斯道,当自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其所内心
有得焉,勿止也,当求夫发而中节之用,使进退起居饮食寝处不学而入于《乡党》之篇,则合内外之道,可与论圣人矣。
傥其于威仪之间,龃龉未合,盍亦求内心所以为未至者乎?
若夫不得乎此,徒有事于进退盘辟章度数,是俗儒而已矣,君子肯为之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