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行三年丧劄子绍兴七年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三、《斐然集》卷一一、《中兴礼书》卷二三七、《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七、《宋史》卷一二二《礼志》二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七二、《南宋文范》卷一四
臣闻三年之丧,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
古之圣帝明王躬率天下,著明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
逮汉初,其道不变。
其欲短丧者有之,而圣人不许,责宰我曰:「不仁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公孙丑欲使齐宣王为期丧,曰「犹愈乎已」,孟子譬之紾其兄臂而徐徐云耳,兄臂不可紾,徐徐是亦紾也。
亲丧不可短,为期是亦短也。
此皆圣贤大训,载在方策,以示后世者也。
汉孝文自执谦德,用日易月,至今行之,子以便忘其亲,臣以便忘其君,心知其非,而不肯改。
以臣观之,孝文固有罪矣。
孝景冒奉遗诏,陷父于失礼,自陷于不孝,乃千古薄俗之首也。
常礼言之,犹且不可,况变故特异如今日者,又当如何
恭惟大行太上皇帝大行宁德皇后蒙犯风尘永诀不复,实由尼雅满,是有不共戴天之雠。
考之于礼,雠不复则服不除,寝苫枕戈无时而终。
所以然者,天下虽大,万事虽众,皆无以加父子之恩、君臣义故也。
伏观十二月二十五日圣旨,沿国朝故典以日易月,臣窃以为非矣。
常礼言之,犹须大行遗诏然后遵承
今也大行诏旨不闻,而陛下降旨行之,是以日易月,出陛下意也。
大行幽厄之中,服御饮食,人所不堪疾病粥药,必无供亿
崩殂之后衣食敛藏岂得周备
正棺卜兆,知在何所
茫茫沙漠,瞻守为谁?
伏惟陛下一念及此荼毒摧割,倍难堪忍。
推原本因,皆自粘罕怨雠之切,切于圣情,情动于中,必形于外,苴麻之服,其可二十七日而遂释乎?
纵未能遵《春秋复仇之义,俟雠殄而后除服,犹当戒汉景之薄,丧纪三年为断。
不然,以终身不可除之服,二十七日而除之,是薄之中又加薄焉,必非圣心之所安也
滕定公薨,滕文公欲行三年丧,问于孟子孟子曰:「亲丧所自尽也」。
自尽者,言己之亲,己当竭其哀痛非他人所能止也。
滕文公用其言,曰:「是诚在我」。
至今美之,未闻以为过也。
晋武帝为文服丧,虽从权除服,而犹素冠蔬食,如居丧中者。
羊祜欲请帝遂服三年裴秀傅玄难于复古,且以君服不除,而臣下除之,是有父子君臣也,其议遂止。
当时未有孟子之言晓之者
武帝至孝感慕,遂以蔬素终三年
司马光曰:「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后世帝王不能笃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谀莫肯釐正。
晋武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贤君
而裴、傅庸臣习常玩故,不能将顺其美,惜哉」!
有父之亲,有君之尊,服莫重焉,岂为难于复古欤?
臣下不行,而自废人子所当为大事乎?
方滕之百官不从也,文公以为疑,孟子曰:「上有好者如风,下之从者如草,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莫敢不哀者,以身先之故也」。
文公笃信力行颜色戚,哭泣哀,于是时四方来吊者皆悦其得礼何则
举措合于人之良心良心不可灭故也。
今在陛下断之于心,身自行之,裴秀傅玄之言曾何足恤乎?
陛下离违大行十有一年鸡鸣问寝,以天下养,既不足以大事矣,独有三年之服,少称孝思尚可自勉耳。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有君臣父子也。
陛下一举恩义皆尽,夷狄有人焉,岂得心服乎?
吴王夫差每出使人谓己曰:「汝忘越王之杀汝父乎」?
则对曰:「唯,不敢忘」。
陛下衰服在躬,痛苦随之,甚于夫差
夷狄有人焉,岂不知畏乎?
宅忧三祀,而军旅之事皆当决于圣裁,则谅阴之典有不可举,盖非枕块无闻之日,是乃枕戈有事之辰。
鲁侯周公之丧,而徐夷并兴东郊不开,则以墨衰即戎
孔子取其誓言
后世晋王克用薨,压境庄宗决胜夹寨
周太祖殂,契丹入寇世宗接战高平
古今不以为孝。
六师戒严,誓将北讨万几之众,孰非军务
陛下听断平决得礼之变,卒哭之后,以墨衰临朝合于孔子所取,其可行无疑也。
武夫悍卒介胄之久,不无倦心,独可以至恩大义感动而使之?
前日诏书,令大将偏裨发哀成服识者无不称善。
此乃汉祖义帝缟素之节,得驭军之本,制胜之大几矣。
陛下更以身率之,深有以感动于人。
仁者为此思慕大行智者为此扑灭女真之策,勇者为此百死一还之气,天下匹夫匹妇皆可率而效命龙荒之外
自古所谓君臣之义,父子之恩,悉归于陛下巍然万世帝王之师,不亦善乎?
子思之论丧礼也,曰:「必诚必信,勿有悔焉」。
盖人子之丧亲,非可再为者也。
今日行礼一有未尽,是为不诚不信他日追悔,尚何及耶?
居丧三年,虽若久矣
孝子当之,若白驹过隙惟恐日月之逝也,亦何久之有?
如合圣意,便乞直降诏旨云:「恭惟太上皇帝宁德皇后诞育眇躬大恩难报,欲酬罔极,百未一伸。
銮舆远征,遂至大故,讣音初至,痛贯五情
想慕慈颜,杳不复见。
怨雠有在,朕敢忘之?
军国多虞难以谅闇,然衰麻枕戈非异人任以日易月,情所不安。
兴自朕躬服丧三年即戎衣墨,况有权制布告中外昭示至怀。
合行典礼,令有司集议来上。
如敢沮格,是使朕为人子而忘孝之道,当以大不恭论其罪」。
陛下亲御翰墨,自中降出一新四方耳目,以化天下
天地神明无不佑助
不胜大愿
臣虽守外郡不当论事,然职列禁严献纳论思,均有责焉,且其所述,皆前古圣贤之论,非出私意
陛下学问高明孝思深切,遭此大变振古所无。
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舜而论,仅同敝屣,夫何足以解忧者
必将有取于此言。
是以不敢缄默,谨昧万死,荐之聪听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