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封建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八、《范香溪文集》卷一四、《金华文徵》卷一二
司马迁班固曹元首陆士衡,迄唐诸儒,言封建众矣。
三代分土者,以为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不拔之道。
不予者,以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乱常干纪略无宁岁,使哀、平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至此
覈其至当,俱非通论
臣窃因柳宗元之说,而极封建之弊,以为三代不可去,后世可行
何以言之?
诸侯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汤之兴,诸侯归者三千,资以黜夏;
武王之兴,会者八百,资以胜商。
会禹而来臣,资汤、武而为用,是三代不可去。
汉鉴秦孤,剖列疆土,而七国唱和几危西都
晋矫魏失,载崇藩翰,而八王阶厉荡覆东洛是后世不可行
先王良法历久而时不便、俗不安,莫能复行于后世者,亦多矣。
肉刑井田冠婚丧祭射乡食飨,皆上世盛典,今其与存者几何
顾独于封建,必泥古以为可行,亦过矣。
方周之衰,绝长补短,地仅埒于曹、滕,以小白重耳抚封疆大,威憺殊俗,而不敢睥睨九鼎,怀窥觊心,方且纠合诸侯扶其与共守,封建其可去乎?
藩镇本非锡土,久则私以传其子孙田悦朱滔王武俊飞扬跋扈,然比众度大,不能当唐十之一,一旦得逞,遽擅相王号,如七国故事合从缔交旅拒王师
夫以桓、文之强,而臣于弱周,以三叛之微,而僣于盛唐,是苴茅授瑞,行于三代,虽大无不庭,行于后世,虽小无不乱
且汉封异姓,本以建国屏,崇王室,而委质下国者,率自王其王,因不知天子
贯高赵午相与谋曰:「帝辱我王」。
壁人柏人封建利于汉哉?
唐虽时倚镇兵戡祸乱,然拥众不朝擅赋不贡者,相视并起,是无寇而失地,不战而失兵,微水旱而失谷粟
田承嗣盗有贝、博、魏、卫、相、磁、洺七州,而未尝北面天子
蔡帅不廷授者五十年,环天下之兵仅能缚一吴元济
藩镇本非锡土,患已如此,况以王命之国,则其为祸将何以制之?
臣故曰后世可行
且唐以镇将领兵,能作威福,而刺史失权,故强藩得拒朝命为僣乱。
国家大帅方面,而刺史得职,各主其兵,方镇虽有禄山思明之奸,终不能据一州以叛。
是古郡国之制,莫善于国家
应变则有权,驭众则有机,此又不可不论也。
高祖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
曰:「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高祖良计,捐睢阳北至谷城彭越,捐陈以东傅海与韩信,使各自为战于是引兵来。
高祖视所捐地,犹屈产之乘耳,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
垂棘之璧,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
捐之于一时,收之于后日,故应变以济务,驭众以成功
高祖所以天下,而人莫知者也。
人君将以应变济务,如高祖之机权,诚所宜知。
则夫厥今丑虏与僣叛所盗据地邑,尚皆坚守虚空之地,臣固欲以守宰为赏降之资,亦权宜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