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复古王者之制论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古文集成》卷三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三四
荀卿知有三代不知一王之法,知天下之无王而不究尊王之义,知矫革时弊而适以启天下后世纷纷
呜呼哉!
以《春秋》之义责之,不免罪人也。
复古之说曰:「道不过二代,法不过三王」。
复古当以三代为准也。
天下之无可闵也,是直以矫革时弊自任,亦有意乎《春秋》而作也。
愚谓之意则善,而其说则疏也。
夫隆虚谈不济实用古今通患
士大夫立人之朝,高言大论,谁不自期皋、夔、稷、契,亦谁不许其君以三代
言则高矣,其尚论古人则善矣,幸而偶合古人陈迹,亦足以耸动时主观听矣。
鹿豕鱼鳖,世所珍者,人子谁不欲献于亲?
而居山者不能鱼鳖,居泽者不能鹿豕,于其所不能致,而必曰:「吾须以此为吾亲之养」。
孰若所居以求可致之物,常不阙于孝养哉?
是则古也,三王信古也,势若不可行,则徒胶空文无益复古实效也。
为是说者,是未得《春秋》尊一王之法之说。
客有难者曰:「子以《春秋》责似矣。
若如子言,是簠簋可去而盘杅杯樽当御矣;
韶护可抵,而箜篌笙笛应奏矣,《春秋何取也」?
曰:《春秋》非恶夫异代也,恶夫崇饰前古虚荒诞幻,以弃灭当代旧制者也。
凡人之情,贱目贵耳,为朝夕所常见者,人皆不注视也。
一睹古人之怪珍,则且惊且愕。
抱乌号之弓以为古,则必以彤卢之制为可贱;
曲阜之履以为古,则必以革舄之制为可贱;
追蠡昌歜以为古,则必以雅歌时馔为可贱。
世之好为谲怪者,往往羲皇高踪蔑视祖宗制度不啻脱屣
今日变某事,明日复某法,改削更革略无顾藉,遂使先朝百年基业为之一空
呜呼言,是三军鲁所当去也,郊祀鲁所当用也,逆祀鲁所当行也,《春秋不应书而讥之也。
曰:「吁,子责亦甚矣,非不国家自有制度也,谓凡非雅声者举废也,凡非旧文举息也,械用凡非旧器者举毁也,以为可以复三代也」!
愚则曰:声非雅声未害也,色非旧文未害也,械用非旧器未害也。
春秋》所最害者,所谓兵暴而非古,刑烦而非古,赋歛用度而非古。
故凡书伐某、侵某、战于某者,谓其兵暴而非古也
书杀大夫、放大夫者,谓其刑烦而非古也
初税亩、作丘甲者,谓其赋歛用度之非古也
不闻书曰废某声、变某色、毁某器,然后为复古也
必如言,是犹饥渴滨死而投以太玄酒,曰此复古也。
古则古矣,其不顿饿踣几希
其谓复古而适以害之,《春秋》所深罪也。
曰:「然则先儒称《春秋》之道亦通三王,则《春秋》岂无取于古与」?
曰:为此说者何体也?
仲尼则无是言也。
晋铸刑鼎仲尼专以唐叔之法度责之,不闻其通称三王也;
季孙田赋仲尼专以周公之典责之,不闻其通称三王也。
刖刑良法行之则弊;
肉刑良法汉行之则弊;
井田良法唐行之则弊。
三代法非本弊也,后世不能复三代也。
仲尼尝论夏商损益之理矣,至春秋则一以周典断之,谓欲兴复文武之绪,不当杂以异代也。
故其书不告朔犹朝于庙者,幸其犹朝于庙,以存周之遗典也;
书不郊犹三望者,幸其犹三望,以存周之遗典也。
未尝不尊一王之法也。
谓《春秋》必通于三王者,此僻儒迂论也,以是又知言之谬也。
呜呼荀卿闵天之无王,似亦有意乎《春秋》之作者,而复古之论迂阔如此后世执其说以败乱国家者十常八九。
且如褒赏一臣,直引周公锡山土田以为故事
用兵,则直援春秋车战以为法。
翘然远思遐想,掇取古人空谈以欺其君,漫不知何许有得所谓终日龙肉未尝一饱者,良亦可笑
窃怪李斯荀卿既而焚灭其书,于师反若不相识
及观之相秦,奋不顾患。
烧灭夫子六经,则变古也
暴灭三代诸侯,则变古也
都会而废封建,则变古也
破灭周公井田,则变古也
是必常谓荀卿复三代之说高而难行,遂至大先王之法以甘心焉。
其父杀人,其子必且行劫
李斯师事荀卿,而遂乱天下,亦诡辞怪说有以激之也。
吁!
春秋》必谨始,盖重夫始为患者也,始作俑者乎!
愚故曰,以《春秋》之义责之,不免罪人也,呜呼,惜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