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送师淮父序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七、《嵩山集》卷四七
富贵可求乎?
孔子七十有馀,聘而无所遇焉。
富贵不可求乎?
战国之士所至以为卿相者,何哉
夫以其时合于吾之道,然后所为也难;
以吾之道而求合其时也,则孰有甚难者耶?
吾之所谓道者常与时之所欲为者戾。
有人焉,其形羸而未至于萎,其气衰而未至于索也。
或告之曰:「子之病幸其未痼,盍思所以病者,其由荒于色而沈湎于酒,于是戒焉,而择草木之性甚和而良者辅之,期年其瘉矣」。
或告之曰:「人之生,以有室饮食也,子之病羸而衰,无他焉,药之未至也。
吾有药可以使子盛而强,朝用之夕可以充子之欲也」。
闻斯二者之说,孰不曰禁吾之所欲期年而效者,其谁能待之
抑亦朝用之而效于其夕者斯可也
于是天下之药为之饵,于其形也,非以养之而以耗之;
于其气也,非以锢之而以散之。
诚若不羸而将至于萎矣,气诚若不衰而将至于索矣。
洎其萎而索也,则曰其命矣。
噫,不可为也,故自孔子之时及于战国举世之人皆惑于此者也。
季路,其徒也,犹以夫子为迂,而孟子皆谓之迂阔,则固宜矣。
遂使苏秦张仪之说行于诸侯诸侯卒受其祸,而嬴氏特后焉。
天下后世一观之此,当何如也?
第于孔子孟子不敢迂阔,而有为孔子孟子道者,则犹曰是亦迂阔云尔
眩于名不究其实,其犹惑也。
明天在上,吾之道盖将行之之时也。
予戚师淮父将往焉,其无狃世俗之所惑,而忧听者以为迂阔不以孔子孟子之道待其上,乃予之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