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先臣所撰春秋通志 南宋 · 朱佺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二
元圣素王之道,盖纬地以经天六艺载籍之传,实同条而共贯
夫缺一则不可,岂道二而当然
臣某中谢。)窃以周自平王东迁雒邑周室衰微,《诗》于《黍离》降为《国风》而《小雅》尽废。
征伐肆出,名号仅存
圣人周道不行,《春秋》因鲁史而有作。
笔则笔而削则削,是其是而非其非,历载一十二公行事之当愆,以代二百馀年时君赏罚
非独贵中国而贱夷狄,又将尊天子而抑诸侯
于以礼乐而立政刑莫不战伐而绳暴乱
片言示贬,戮宵人既死之奸;
一字或褒发潜幽光之美。
知我者罪我者,当时有感而终麟;
在则人亡则书,后世遂资于古鉴。
乱臣贼子以之知惧,虽言偃卜商不能措辞
卓哉大经,孰明奥义
嗟去圣之既远,悼为说之纷更,稽之《左氏》则有叙事之长,考之《公》、《谷》则有解经之善。
啖助集解,复为之损益
陆淳之纂例,自较其短长
要之探其渊源未免互有得失
发明圣师微旨,允归极治熙朝
仁宗时,尝命以师儒
元祐初,复诏以科举
力赞盛时之治,颇号得人之多。
伏念先臣幸生斯世
夙绍青毡之学,每耽黄卷之书。
未冠而掇巍科,既壮而事高蹈
栖迟乐圃闭门著书者垂三十年;
特起泮宫鼓箧学者逾数百辈
晚被钜公之荐,旋膺璧水之招。
翱翔芸阁俊游䌷绎枢庭密议
平生作述,于群经固无该通
终身讨论,在此书尤深于凡例
去取三家之当否,旁稽考诸儒之异同
远殊董仲舒刘歆所治之偏,近取孙明复程颐、颢立言之要,酌以自得之学,著为《通志》之编。
时论一起要涂,使斯文遂束于高阁
天祐吾道运丁昌辰
恭惟皇帝陛下大一统朝元,张四维御极
下袭水土之治,上律天时之和。
且欲因文武宪章,又将绍祖述
首念恢隆此道,聿先复用于是经。
立之学官,取以士类
所以四海而奄九有,是将举三纲而明五常
而臣以一介微生,际千龄嘉会
早窃功名于俊域,屡叨讲席王宫
寻常不坠箕裘鉴寐敢忘于堂塾?
因赞郡条之暇,自遗传癖之讥。
况此难逢,实为幸遇
追念前人之志,觊扬后世之名,与其独善传家孰若迪教而辅世
谨蠲笔札,恭缀简编
所有先臣某著《春秋通志》并序凡二十卷,计一十策,谨赍诣登闻检院随表投进以闻。
恭愿天度包荒圣心稽古
辅以缉熙光明之学,资于施为注措之时。
或备乙夜之观,庶少裨于德政
傥示诸生之好,亦有补于方来
鈇钺之诛,仰渎神明之听。
按:《经义考》卷一八一,四部备要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