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经筵故事十三首 其六 淳熙二年某月某日进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一
《唐书·李绛传》:见浴堂殿,宪宗曰:「比谏官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
曰:「人臣进言于上岂易哉?
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
彼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其五六,及将以闻,则又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
何哉?
干不测之祸,顾身无利耳。
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呵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
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
臣闻古者谏诤无常员,上而公卿,下而庶人,工商矇瞍刍荛苟有见焉,无不自达。
是以下情通于上,而上德昭于下。
西汉大夫掌论议有大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多至数十人,殆古之遗意欤!
唐兴太宗最以听言为急,即位之初,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也忠诚恻怛,靖共正直,事无大小,靡不尽言,遂使朝无阙政,民被膏泽,君都显号,身美名。
宪宗中兴,实所欣慕。
时则有若李绛耻君不及太宗,耻身不及魏徵,其陈治道,论政体,反复至数千百言,帝悉嘉纳,回视贞观,似无愧矣。
犹以人臣进谏为难者,盖将坚上意、广言路也。
卒之却李锜之赀,辟光琦之议。
纪成败则屏为之设,戒崇饰则碑为之仆。
谏行言听,著在简册,传之后世,主臣俱荣焉。
仰惟陛下好问虞舜,从谏如高祖,精台谏之选,严轮对之制。
入直殿庐者频加宣召,来自疏远者即日引对。
岂惟继汉唐用人之美,固已得古者谏诤无常员之谊矣。
今拾遗、补阙偶虚其位,惟圣明亟择重厚而谅直者使充是选。
盖重厚则知大体,谅直则无邪心,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绛之所难,臣窃以为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