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朝请大夫李公墓碣铭1187年1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二、《永乐大典》卷二九九九、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乾隆《曹州府志》卷二一、道光《钜野县志》卷一九、《曹南文献录》卷七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右朝请大夫李公讳缜字伯玉济州巨野人
驾部郎中、赠太子少傅景山曾孙朝请大夫、赠少师讳瑑之孙,而参知政事、赠太师讳邴之嗣子也。
公之家自少傅之第四子乐静先生昭玘者学于高邮孙公觉眉山苏公轼之门,文甚高而廉静乐道不求人知。
仕元祐及建中靖国中,为起居舍人
太师公,遂以文字中朝,有重名于政、宣之间。
及参建炎大政,又以忠节为诏所褒。
退而老于江海之上,馀二十年,当世高仰之。
公生有奇质,警悟绝人
年十二三时,赋盆池诗,有「疑与月相吞」之句。
故相何㮚一见嗟赏
既长,益自植立,务记览,为词章,其言奥雅靓深,有非一时文所及者。
而深自闭匿,惟恐人之或知也。
至孝,事太师公及母和国夫人油油翼翼无故未尝辄去左右
虽近出数里,必取期以还
少以父任承务郎,监南岳庙,差充福建路转运司干办公事,再除转运司主管文字
以去亲远,不欲行,太师公强遣之。
至官,竟不一岁,两易主管敦宗院以归。
未几,丁内外艰。
服除,连丐宗官旧秩及为崇道祠官,退处于家,不复仕进意。
盖方是时丞相当国猜暴叵测故家大族一罹飞语无不糜碎
公虽栖迟冗散,犹惧不得脱于是益务潜晦,息绝交游,虽亲戚少见其面。
如是累年,人亦莫测其意也。
买园居第之东,结庐种树翛然其间自号万如居士而为之传。
其词曰:「居士少知读书,通训诂不能洽浃当世儒者,然亦无所不读。
其于授受必以义,接物必以诚。
径情直行不屑毁誉
仕宦连蹇不遂,视一时侪辈官尊禄厚不肯一动其心。
为敦宗凡三十年,官不易而家益贫。
常诵其先训曰:『与其求于人,曷若无欲于己;
与其使人可贱,不若以贱自安』。
以是当官家居未尝求人知,而人之知之者出于意外
少慕阮思旷尚子平为人,既孤,买宅东隙地五亩,为屋数楹,植花数十本百个,而置常所阅书数十卷,朝夕徜徉其间
金石丝竹之音,姬嫱环珥之饰,车马旌旗之列,五鼎方丈之食不以易其乐。
懒甚不喜为文酒酣兴发时为诗以舒怀
至其得意击节慷慨,自以为未后于古人
谨密胸次萧然无所适莫
不喜俗子语,稠人广坐,或终日不交一谈
藜杖幅巾率然乘兴访高人胜士闲暇时,谈世外法,至或忘归
间问祖师西来意旨,仅识其趣,不能悟解也」。
胸怀本趣如此,然知公者犹以为不足而实有馀也。
丞相死,众贤稍稍登用
丞相陈鲁公知公推挽甚力而不能致,乃白以为通判福州事,而公已病矣。
连帅汪公应辰亦知公贤,礼敬之,且不欲烦以事。
公曰:「食焉而怠其事,岂吾心哉」?
力请得复奉祠以归。
二年而卒,时年五十有六,隆兴二年十二月某日也。
公娶赵氏宝文阁待制思诚之女。
再娶马氏中大夫安仁之女。
皆封宜人
子男二人,谏,承务郎
爽慧秀发,年甫十三而读书作文兼人之功,公奇爱之不幸蚤卒。
公哭之哀,久而不能平也。
讷,今为从事郎、福州长乐县主簿
四人,其婿右通直郎徐樗、文林郎刘珫进士庭实承信郎陈时可。
孙男一人,启宗,将仕郎
始,公葬太师泉州南安县石鼓山,而指其北百馀步曰:「此吾之所归也」。
卒之明年三月某日,讷奉公藏焉
又集公所为文十卷、《百咏一编藏于家。
熹之先君子太史公尝获从太师公游而辱知焉,及熹试吏泉之属邑,又得拜公函丈
白事府下,退辄诣公,公必为置酒留连竟日论说古今商略文字,皆极其趣。
下至吏道物情利病纤悉,亦无不尽
至于所难言,则其悼叹闵恻之情未尝郁然见于眉睫之间。
以是知公真无意于世者,意公犹且进而有为也。
后三十年,再至温陵而拜公墓,则其木拱矣。
俯仰今昔,为之流涕。
不唯荒烟野草之悲,亦以重叹公之终不遇也。
于是讷状公行来请铭,熹不得辞,乃为铭曰:
右史之德,冲靖渊默
太师之文,泆为忠勋
公承厥家,克笃其庆。
惟德与文,既积而盛。
胡不逢遇,达于事功
浩其永归,閟此幽宫
《万如》之篇,公实自赞
铭以昭之,不遐有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