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知性辨示君举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三、《浪语集》卷二七
命,天禀也;
性,人禀也;
道者天人交际也。
孔子罕言命,性与天不可得而闻矣。
在古《论语》亡之,命矣夫。
不知无以为君子」,言命止尔。
「性相近,习相远也」,所谓不可得而闻」者。
难言之,殆未可言言之也,又可以言知乎?
《易·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非无事也,理穷性尽,而命已至矣。
子思论天命谓性,而卒之以「无声无臭」;
率性谓道,而继之以「不须臾离」;
于性无所复道,兹微旨也。
孟氏论「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犹是说也。
其曰「尽心知性」,宜非识知之;
谓曰「性无有不善」,将未免以谓知之也。
无分之论,性恶之说由是起。
曰「善恶混」,果知之乎?
其曰「性之」,则天下谁非性者?
曰「君子不谓惟命则不可夺矣。
夫子于命,而言知命于道,而言知道于性,不言知性
夫命与道犹可以言知者,命有天人之分去声
有时厝之宜,不可不与知之。
性者命之在天,行而为道
知命与道,则性可由穷理而尽,又可以知言乎?
文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性之尽也;
仲尼命不忧尽性何疑」,命之至也;
孟氏「醇乎醇」者,其语自性而下未免疑乎驳也。
断以圣人之学,可以默而识之。
异教论以真空,非知命穷理之谓,兹儒者所以不道,夫何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