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上湖南赵仓书 南宋 · 廖行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省斋集》卷六
窃尝闻之,古之君子非徒学之为能,学而能用之之为急也。
夫呻其佔毕博观泛览,以姱耀流辈,曰吾于天下书罕未见者,是固以该洽淹贯取先一时
徐而验其所行,则懵然未知书者。
盖自吾圣人已有「虽多亦奚以为」之叹。
且《诗》三百篇吟咏情性,出于一时风人之作,自更圣人之手,往往意醇理到,足以警发志虑而成乎事业
有得断章,达之于政,非徒诵说而已
不然,徒诵之多,圣人所以重叹其奚以为也。
是时子游氏尝用其所学道之言卒成弦歌之化,圣人是之。
古之君子有得于学,出而施之,虽片言皆有益于治,况乎深于六经,因其所遇而用之,犁然应古绳墨不肯为言,则夫讲摩之精,举错之审,素其位而行其学,宜后世廪然独有见也。
恭惟官阁下以间世之贤,踵周召之懿,刻意学问有甚寒素
往时巍科,以儒雅文字之业自致青云,此固天下士仰望叹服
至于外补州县所至称最,内簉鹓行,朝著归重,是其学之能用,随应而宜,非若无所得于中而泛泛其外也。
乃今来按湘楚,明天子出少府节,周视朝行,以阁下为可使,故举九郡数十城之权尽付之,此岂专于阜通歛散之寄哉!
阁下独能九重临遣之意,不负所学。
始至所部上谒学宫,而祝史之辞,于《皇华》之诗,深惟「每怀靡及」之意,而自诡访问忠信之士,断断诚实,期于有行
后世喜名哗世,未能知效一官,辄以自命
凭私臆决,惟自是其见而善利之不察毫釐之差,卒以祸天下不悔
阁下乃思不出其位,顾有取于是诗,心平气和,志一虑审,将无愧于古。
盖周人遣使之际,以为言之不足而见之歌诗,于《鹿鸣》之三,其意不茍。
昔者叔孙穆子仆仆重拜五善之获,不啻加笾加币之贶,岂非访问善无遗于下而毕达于上!
治道源流,无大于此
周人之德意志虑无所隐于民,而其民和悦以正王面则是诗之不徒作也。
阁下祝史之辞请事斯语,圣人复起,吾知诵诗违政之叹不复发矣。
自今重湖之远如在陛堂之前幽隐毕达,善类所恃而憸枉屏息,皆阁下用其学问权舆也。
虽然,所贵乎善学者不局于所得弘之所得益大。
故「不忮不求」之诗,子路既有感于中,诵之终身,则圣人又广之,使亹亹不已,以极夫高明光大之域。
古人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次第而推之,若出于其素,岂非学而大之之验欤!
皇华》之诗,周人遣使之意至矣,而他日仲山甫明命赋之美,见于吉甫之颂,而其文武刚柔之懿,内之以事一人,外之以发四方所以中兴周道而为烝民贤能称首,则又其学之推也。
阁下之学本于六经,其取而用之者辄当于道,由是而推之,他日谋谟庙堂调一天下仲山甫之事将又有望焉。
不肖,方泛然譊譊之习而未得一语以为据,窃窥阁下祝史之辞而愿私淑艾君子之教,故于造见之始,辄序其说以求正焉。
《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阁下进之,干冒战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