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问治体 南宋 · 杨冠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四、《客亭类稿》卷八
问:治道有本原,为治有径术,谈者类为是言。
然诘其所自,则懵不知何说。
有以赏罚为言者,则曰赏罚人主之操柄,有国者之不可一日无也。
昔者齐国褊小,诸侯未之服从,一旦威王即墨大夫而封之,召阿大夫而烹之,于是群臣莫敢饰诈,务尽其情,而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赏罚者,其治之径术乎?
然不赏而劝,不令而威,帝者之治又未始汲汲于赏罚,何耶?
有以刑名为言者,则曰三代以还,人渐浇漓,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
刑名者,其治之径术乎。
然岁断死刑才二十九,斗米三四钱,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其效乃见于行仁义而刑名不之用,又何耶?
窃意谈者之言,皆未得其要领所自也。
恭惟圣天子未明求衣,日昃不食,恭俭忧勤,焦劳图治,十五年于今矣。
以仁义之道则安而行,以赏罚之权则公而当,宜其成效大验,视古无愧焉可也。
然内而朝廷,外而郡县,诞谩虚伪,奔竞苟且,今犹昔尔;
上而百执,下而民庶,浮靡骄奢,越常乱俗,今犹昔尔。
吏员兵籍日益繁多,而熙绩御侮之效靡闻;
法令赋歛既备且极,而创例虐征之举不已。
簿书填委,文移猥并,视之邈如,而陈篇奏记,请谒觅举,则交驰于道。
是无怪乎庶事之烦冗,习俗之浇漓。
舍农桑,事雕饰,弃本逐末,日沦于薄,而冒法抵宪者纷然莫之禁也。
诏旨丁宁,廷臣献纳,及于此者毋虑再三,所以告戒者非不切,至今乃未能翕然大变其俗,何耶?
岂浇漓之积化而不能,而群臣饰诈莫尽其情,所以致然耶?
是必有定论于此也。
或曰:渐靡之习有不能遽革于振治之暂,而庶事之备未尝不成于积累之馀。
自武而成,成而康,骄淫利口之风未殄也;
自高而惠,惠而文,谇语德色之俗未衰也。
彼周汉之君,亦何尝切切于是哉!
渐而化之,其终俱底于治,似未可以经术之说尤之也。
曾不知昔之群寇麇争,八方鼎沸,而王景略得其术行之于关中,不期年而道不拾遗。
夫道不拾遗,三代之所难致,景略且谈笑致之,孰谓今日有所不能乎?
诸君幸考古验今,历陈其说,庶有见儒者之通世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