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广度 宋 · 方恬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三、《十先生奥论注》前集卷四
昔者圣人之为天下,常忧天下之不治不敢忿。
天下不治圣人固忧其如此也,而未尝忿其如此也。
非不忿其如此也,以为天下之事未能遽如吾意也。
未能遽如吾意而忿心生焉,则欲其一旦骤如吾意。
且夫天下岂有骤如吾意者耶?
不度其势之利害可否,骤起而决为之,不以骤而屈则以骤而沮。
何也?
未可之事以骤而失机,未至之便以骤而先发故也。
举而失其机,发而失其便,则其志必益耻,其心必益愤,而其勇必未已
未已之勇,乘易忿之心,则思之不待熟,讲之不待精,前之失未惩而后之举复发矣。
嗟夫
天下事务决吾意而侥倖求逞者不可数为也。
昔者孝文之世,天下之事其不满人意者多矣,而贾谊为之痛哭流涕盖忿其如此也。
视之不胜其忿,而文帝忍而不顾,帝岂利其然耶?
帝之心固不乐乎此也。
不乐乎此而不敢急正乎此,帝非暗于事机也,以为急于之而未得志,不若之而徐俟其可为之时也。
世以匈奴之衰为武帝攘却之功,而不知强本节用以务富其民,文帝所以后世者多矣。
呜呼文帝可谓能忍而待者也,使文帝之时而遽为武帝之事,则攘却之功未保其必集矣。
故夫天下欲求非常之功则必有能忍之度,迫之而不动,挠之而益戒,怒之而益思,志高天下而虑之以全,勇过天下而守之以怯,谋盖一世而俟之以徐,不万全不取,不百克不斗,使天下之人探之而莫测其端,推之而不见其形。
无为也,敌无得而窥之;
有为也,敌无得备之
如此则有所不动,动则震天下矣。
猛虎而骤来,则戈而奋击
蜂虿而窃乘,虽壮士失措
天下之事其阴蓄不发而一旦乘人之懈者,是敌人所不及虑者也。
天下不从敌人所不及虑而阴图之,而恃强以怒寇,急于有为不待其势之可为,是亦无能忍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