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西汉 其二 宋 · 方恬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三、《十先生奥论注》前集卷一五
史言留侯四皓安太子,其事甚伟,而《通鉴考异》独谓无有以为高帝亢厉,非畏搢绅讥议者也,使四叟在实能泥其事,不过高帝数寸之刃耳,且留侯不为子立党以制其父。
方子曰否。
高帝不学而性明达其所为尤公议
如系萧相国,因王卫尉一言辄赦之;
以怨故捕季布夏侯婴一言反召之;
蒯通韩信栾布彭越,皆死有馀责,其自辨解辞亦悻讦,然犹赦之。
凡此类尚多,足以见帝之所为动有顾虑,非恃威无籍者也。
岂有四老人慕义归心辅翼太子,是果罪而必杀之乎?
虽然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
晋献公骊姬非是则寝不安,食不饱,终以太子戕,二公子奔,晋国大乱,则嬖宠之祸也,岂惟晋献公为然自古以来因女致乱者必自其子始,虽隔千万年如蹈一辙
唐神尧惑诸妃之谮,有怒于秦王曰:「儿为儒生所误,非复昔日子」。
人之情欲所惑,变易白黑颠倒是非无所不至
使汉祖以此意怒彼四老,则挂误之罪亦何所归
虽杀之不患无名,然以此为言是以汉祖为何如主也?
伉厉」之称在《考异已为过,「宽仁长者」史明言之,伉厉之有?
留侯立党,亦非也。
高帝之于群臣,自非奸雄难制者,皆相体亮,苟利社稷不以细故为嫌
鉴》于留侯复道之语尚不疑附下罔上,但招四老岂得以立党制父疑之?
况夫立高祖之朝者,如随、陆叔孙无非儒者,而叔孙之谏太子尤切,而帝犹不之杀而杀彼四老乎?
安得不畏搢绅之议?
此犹不杀,愈见帝之难能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史亦曰自胜之谓强,皆言自克之难也。
情欲恩爱一结于心,如火之炎,如胶之傅,扑之不灭,雪之不消
成帝爱赵后,欲令天下无居其上者;
哀帝董贤,即欲以天位禅之,是则自克之过也。
高祖之戚夫人,其宠爱之极岂下于骊姬赵后哉?
凡人有爱犹不可遏,而况天子之尊,非能自克,其谁止之?
帝之见四皓入侍也,有以天下归心,虽山林之士,就木之人,犹愿为之死,则公议不在戚氏决矣。
与其违天下之公议不如割吾心之私爱是以悲歌徘徊不能取舍然而终不可易太子,则公议止也。
世儒乃言高祖惟知利害不明礼义,以礼义争之,不知利害劫之。
呜呼,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不明礼义,举天下礼义皆悖矣,是利害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