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儒辩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东塘集》卷二○
或曰,汉儒五经之学,有功圣人大矣
余曰不然,作《汉儒辩》。
儒林传赞》曰:「自武帝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寖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圣人之经,以秦火而亡,以汉儒而杂。
亡之害在书,而杂之害在道,书亡而道固存,道杂而圣人之意泯矣,故亡之害小,而杂之害大。
呜呼
理存一说具,初不欲天下后世曰是经之有是言也。
某人以为如是,而某人以为如彼,今人以为此说,而后以为彼说也,亦何一言而有二理一理而有二说哉?
而汉儒以专门名家,以师说分授,人自为师,家自为学,矜私意以为书,逞臆决以立见。
且《易》一也,既有田何京房之学,又有施、孟、梁丘之学,复有张、彭之学。
《书》一也,既有欧阳氏之学,又有大小夏侯之学,复有孔、许之学。
至于诗》、《礼》、《春秋》,其言某氏某氏之学不一
圣人之作经,以一说一理一理之外了无歧论,岂某曰如是,而某曰复如彼哉?
今而曰某氏之学,是一说也,则又曰此某氏之学,是又有一说也。
故饰《易》文者,指箕子之「明夷」为万物荄滋之说,而或者又曰非古法
能《书》传者,释「若稽古」至有三万馀言,而或者又讥其太过
人各是非互相诋訾,索新誇奇,以自表立,迄使天下后世智者慢其说而棼以臆见,凿者胜其说而附以奇论,蔽者守其说而胶于要旨
甚至一经而有十家之训,一训而有异同之说,传注之学以千百计,纷纷籍籍孰知统纪,皆汉儒有以基之。
盖如适乎荆榛之涂,旁斜曲直,纵其所向而不知悟,然其去通都大邑愈远矣。
然则汉儒专门立学之弊,其为滥觞如何哉?
班固赞之曰:「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呜呼
汉儒之学,大略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