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八)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五、《缘督集》卷一六
问:三王不为久矣
汉自马上得天下,肆于文帝礼教未遑,盖秦习使然无怪也。
武帝雅尚经术,险至于海,荒至于绝域无往不经临幸,独未尝一至太学,故议者少之,以为区区博士弟子员,殆矫为之,非本意
世祖中兴崇儒重道,盖尝一幸太学,令诸博士横经以讲,而桓荣有特赏之渥;
又从而奏管磬,吹雅颂
其子显宗亦再幸辟雍,从诸子执经以问,而又有侯爵之褒,又从而舞八佾,行大射
唐高祖盖尝一幸国学,观释奠
时为博士徐旷也,为帝发春秋》题,论难锋生,遂有男爵之封
其子太宗,亦数幸太学,观释菜
时为司业孔颖达也,讲经毕,上《释奠颂》,遂有褒美之诏。
夫汉幸学之制,自讲经之外,或奏管磬,或吹雅颂,或舞或射。
而唐自讲经外,则释奠而已
敢问各随其意而姑为之欤?
抑别有义欤?
所讲《春秋》,盖政教也。
讲经,史亦不明载,而其平时所习,则欧阳《书》。
颖达讲经,史亦不明载,而其平时所明,则服氏《春秋》,郑氏《诗》、《书》、《礼》,王氏《易》。
夫《易》、《诗》、《书》、《春秋》者,治道体用也。
彼如讲其所习,则治道之入于耳、著于心者,必历历然矣。
今考之史,世祖之信谣谶显宗之尚察慧高祖惑于浮屠老子之法,卒不能大义正其家。
太宗牵于多爱、卒十渐之讥。
敢问其入于耳、著于心者,教之欤?
所为讲经非为治道,祇以应故事、钓美名欤?
岁在丙子太上皇帝枉驾国学,以幸士类,盖旷典也。
迨今馀二十年,而主上一降势,以谒先圣,盖不特太上皇美意而已
所以资经讲以增圣德,在是举也。
为之学官者,又得横经于前,讲明圣人所以天下国家九经之旨。
猗欤休哉
殆非汉唐数君,颖达数子所为相得当世之士者比也。
诸生伟逢盛德事,则颖达之颂,固不可后时而献矣。
虽然古人爱君不止于颂,岂可无说以裨睿听,使继今之发于事为无非经,讲之所以入于耳、著于心,了无万一之不满人意者欤?
请并以汉唐事陈之,毋枉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