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师友渊源论 宋 · 汪雄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汪氏渊源录》卷九
学者以心探道,要其道之所自来而后可以见学者之心,士莫事乎此心之用也。此心之通,直可以探圣贤之道于千百载之上,若将躬承而亲得之。人患此心不存耳,世无圣贤,何患焉。何者?世有先后,道无古今,心之所存,则前圣吾师也,前贤吾友也。心乎此也,则渊源乎此也。君子从而信其道之所得为有所自来,亦以其心见之也。不然,虽朝夕依归者有其人,平居讲习者有其人,吾未见其有得也。而况无其人而为之师资,又将若之何!彼汉之董仲舒,去圣人日久,而学术之纯,若有出于圣门之所讲明授受,非其心术之正,宁尔邪?天下惟夫中人之实多也,而后师友之功始彰于世。独怪夫人心通窒之殊,而得于师友,乃有大不侔,而未可以常理论也。樊迟之在孔门,其师友何如也,而学稼为圃之请不能忘;告子之在孟门,其师友何如也,而义外湍水之说不知悟。甚者李斯之师荀,宗元之友韩,吾尚忍言之哉!古圣贤独非吾之师友乎?归而求之有馀师,探其道而师之也。尚论古人而取友,探其道而友之也。圣贤之道,非吾心之所自有者乎?證之于古,庶其传之有自来云耳。孔子之所师友者何人也?意文王、周公其人也。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馀岁,谓孔子之渊源非得于其人,不可也。不然,潜心之说,梦见之叹,先儒为臆说,而圣人为自欺矣。孟子之所师友者何人也?意孔子、颜子其人也。由孔子至孟子百有馀岁,谓孟子之渊源非得于其人,不可也。不然,愿学之辞,同道之称,孟子为欺人,且为自欺矣。仲舒承秦灭学之后,六经荡析,诸儒破碎大道,所谓朝夕依归者何人邪,所谓平居讲习者何人邪?其人果知道者邪,无亦心之所通,而渊源自孔门中来欤?迹其所习,本于《春秋》,宗于孔氏。仁义功利截然乎三仁之对,道德性命粲然乎三策之问。修之于身,则进退容止,非礼不行;施之于政,则正身率下,所居而治。孰谓汉儒中有潜心圣贤之道如斯人者哉?刘向以为伊尹无以加,管、晏殆不及,非过也。歆何为者,而谓其师友渊源不及游、夏。班固从而右之,岂知夫汉儒病道之中,舒也障百川,回狂澜,令后学有所统一,使其获游圣门!吾恐文学之目,游、夏未必专美也。虽所遇不及乎二子,而所得不下乎二子,则其不及者,祗以为过之欤?嗟夫!舒之遗言虽存,而其人不可见矣。知舒所以得古人之道,则知吾所以□舒之心矣。彼歆之不知舒,舒宁无憾也耶?后世而无君子之论也,则舒诚不能无憾也。然而后世未始无君子之论也,则舒于此方可以无憾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