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导谢安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五、《昌谷集》卷二一
中兴,称王谢,一而二安石,皆以不恢复中原责之。
以为过矣。
当典不竞以来士大夫慷慨立事,志远而才短,否则清谈高视,漫不以世务介意
有人焉如沉浮委折群儿角逐之内,焉得不贤
然自王敦桓温之徒,扰乱王室,其来也如归,其去也如寄
病笃不敢称其死;
病笃不敢缓其篡。
江左之不亡幸耳,乃欲责之擒刘曜,枭石勒,醢苻坚,而轘姚苌无乃过耶?
识量清远之资,识元帝于潜龙未用之时。
洛阳则劝其归藩,镇建业则劝其兴复
患难未除,则讨陈敏馀党以振起之;
士论未归,则引名贤骑从厌服之。
勠力王室不肯楚囚对泣
去非急之务,行清静之政,置谏鼓,立谤木,使晋氏偏有东南称制者十有一帝
身相三君,每见亲任辅佐中兴之功不可掩也。
神识风韵调畅渔弋山水不以为遁,禁锢终身不以为困。
一旦公辅之寄,任弼谐之责,镇以和静,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宏以大理
戒秦任商鞅之弊,沮桓冲勤王之师。
身退广陵,志在东山
出处本末,指不多屈。
中兴而数,诚不为过
然尝怪得君行志之秋,委以大义灭亲之事,逆臣王敦近在门内不以之例为比,又从而纵臾之。
踪迹不可以缕数也。
举兵内向也,专以刘隗刁协为名。
人徒二子不相好耳。
考其本末,则初相元帝亲近无二
刘隗用事渐见疏远
协崇上抑下,为王氏所嫉。
作逆又请诛王氏。
切齿二子非特一日
举兵而诛不可谓非之意矣。
录尚书事也,召周顗戴渊问之,畏其人望,犹欲使为公辅。
极力不知,故三问,而皆不答。
欲杀滥及,久乃自悔
无罪而诛不可谓非谋矣。
温峤陈敦逆状深恨之,移书以为太真别来几日,已作如此等事
明帝东宫欲废之,问及百官声色俱厉
逆折奸谋,惟温峤一人耳。
孰亲于,不闻有所正救
设使无故而废太子得以辞其责哉?
此犹可也
王彬王舒皆王氏之党也,尝数敦之罪,祸及门户实在坐,反欲使谢过
王含、王应既败,使人迎而沉之。
刺史累迁不过会稽内史,封爵不及焉,不乐败明矣。
祖逖事权,谁实为之?
刘琨之死而不问,谁实纵之?
中兴风鉴自任,使天下有志者皆不得志
固本无反谋,而心之所欲,每与王敦苏峻合。
大抵遇事往往多其私意,望其公正耿介,断不可得
是以明帝在殡嗣皇未立,群臣议进玺成帝顾命,乃独以疾不至
其后舆疾而来,则卞壸实迫之也。
成帝之逼迁石头实失其故节。
其后遣人取之,曾无赧容,则陶侃实讥之也。
郭默贼杀刘胤即以豫州赏之
其后父子,始服公论,则陶侃实专之也。
庾亮以帝舅执朝柄趋势者多归之。
不平,每有「元规污人」之叹。
苏峻之攻庾亮,知中朝有隙也。
不为刘隗刁协,适不与谋耳。
成帝每幸宅,下车先拜,又拜其妇曹氏,受之不疑
侍中孔恒密表其非,可以愧矣。
闻之乃曰:「王茂弘驽疴耳,若卞望之岩岩刁玄亮察察戴若思峰岠,当敢尔耶」?
则卞壸之死先锋,亦所不与也。
孔恒之不为卞壸,适未有隙耳。
元帝、顗、腹心明帝遗诏不杀不逐,导意不止
累朝大臣,官至司徒丞相太傅,权至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爵至郡公号至仲父其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给班剑鼓吹羽葆,皆非人臣所常得。
坐视贼臣犯阙再三,遂至蒙尘天子陵辱妃后,其初始争权,而其后乃至党亲
苏峻之后以为天下莫己若矣。
每发一言举坐莫不赞美喜同恶异,不恤国事文中子所谓敬犹有遗论焉。
谢安以简得名故迹之着于外者犹有限。
望尘而拜温也,人或以为怯矣。
其以壁后置人而却温也,人或以为勇矣。
捷书不动声色,人或以为静。
过户限而不觉折屐,人或以为躁。
大要仕进之心,始于桓温辟召
却敌之谋,亦出于玄琰之尝试
恩威则易掣肘决胜败则难肆志也。
王彪之之沮新宫也,得其道矣,安辞屈而犹或为之,不可服义
武帝之立精舍于殿内也,失其道矣,安坐视而不能止之,不可守正
然方之于犹在可贷。
才实过于安,而其事之着见乃复若此
士大夫适遭其逢,固有幸不幸者。
不出己私,而以公道行之,始可以论幸不幸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