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紫阳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七、见《琼琯白先生集》卷一一、琼琯白真人集
稽首百拜上覆祖师天台悟真先生紫阳真人张君门下即日伏以入春风雨万象翠寒恭惟水草谷神天丁左右龙精溢体,火候冲寂满室金花归根复命
闻天下无二道圣人两心
道之大不可得形容,若形容此道,则空寂虚无妙湛渊默也。
心之广不可得比喻,若比喻此心,则清静灵明冲和温粹也。
会万化而归一道则天下皆自化,而万物自如也;
百为而归一心,则圣人自无为,而百为自无著也。
推此心而与道合,此心即道也;
此道而与心会此道即心也。
道融于心,心于道也。
心外无别道,道外无别物也。
所以天地未尝乾坤,而万物乾坤耳;
日月未尝离坎,而万物自离坎耳。
缅惟道祖太上老君晓天下以此道明圣人以此心。
此道之在天下不容物物不容化化
凡物物化化之理,在天下不在此道也,此道如如也,以此心而会此道可也
此心之在圣人不容以知知,不容以识识;
凡知知识识之理,在圣人不在此心也,此心如如也,以此道而会之此心可也
此道以脉此心,心此心而髓此道,吾亦不知为道、孰为心也。
但见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似物非物,似象非象,以耳听之则眼闻,以眼视之则耳见。
吾恐此而名之曰阴阳之髓、混沌之精、虚空之根、太极之蒂也。
前辈不知强名曰道,以今观之,虹唤虹作惚蝀也,玉指玉作珷玞也。
此而非金丹乎?
今夫金丹之妙也,夫何用泥象之安炉,著相而造鼎?
谓如黄芽白雪非可见黄芽白雪,神水华池非可用之神水华池,喻之为铅精汞髓,比之为金精木液何处偃月之炉,何处朱砂之鼎?
知此则曰日乌月兔也,天马地牛也。
乾坤本无离坎之用,离坎亦无乾坤之体。
红铅黑汞,非龙虎交媾之物乎?
白金黑锡,非龟蛇交合之象乎?
二八九三皆阴阳异义,斤铢两数乃混沌之馀事。
要之配合调和,抽添而运用
故此药物金石草木之料,此火候非年月日时之数。
父母未生以前,尽有无穷活路
心不动以后,复有无真机
昨以夙缘针芥枯骨更生久侍师傍,幸沾法乳
谓夫修鍊金丹之旨,采药物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以神气之所沐浴,以形神之所配匹然后知心中自有无限药材,身中自有无限火符
如是而悟之谓丹,如是修之谓道。
凿石以求玉,陶沙以取金,鍊形养神明心合道,皆一意也。
所谓铅中取水银,砂中取汞之旨也。
依而行之,夫欢妇合。
以此理而质之儒书则一也,以此理而质之佛典则一也。
所以天下无二道也。
天之道既无二理,而圣人之心岂两用耶?
形中以神为君,神乃形之命也;
神中以性为极,性乃神之命也。
自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谓之归根复命也。
斯道甚明矣,此心不惑矣。
七返九还之秘,世所不传。
七返九还者,乃返本还源之义也。
七数九数者,皆阳数也。
人但能心中无心,念中无念,纯清绝点,谓之纯阳
当此之时,三尸消灭六贼乞降身外有身,犹未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身也。
流俗浅识末学凡夫岂知元始天尊天仙地仙日日采药,用而不停药物愈采而无穷也,又岂知山河大地蠢动含灵时时行火候而无暂停火候愈行而不歇也?
只此火候药物顺之则凡,逆之则圣。
古语有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
五行顺行法界火坑」,此义也。
先师泥丸先生翠虚真人出于祖师毗陵和尚薛君之门,而毗陵一线实自祖师杏林先生石君所传也。
石君承袭紫阳祖师之道,以今日单传而观,则曩者天台一夜西华之梦,无非后世蒙福,万灵幸甚耶?
顷年泥丸师挈至霍童洞天焚香端拜杏林祖、毗陵祖,极荷呼唤,抚身持耳以还,愈增守雌抱一之意。
昨到武夷,见马自然口述谆谕出示宝翰凡四百言,字字药石,仰认爱育甘露洒心毛骨豁然
比因妙道昭着久居支提,兹来渠以婴儿离母之故,欲到青城山省觐
缘道石燕洞,遂发一念,附此尺书,但述金丹大药之体如此
至于蕉花春风之机,梧枝秋雨之秘,碧潭夜月青山暮云以此深妙莫敢显露也,以有天机之故。
祖师一点头否?
杏林毗陵泥丸三师想参鹤翼,自愧仙凡路隔何日温养事毕,飞神御气参陪飞舄之下,以备呼鸾唤鹤之役?
临纸不胜依恋,涕落笔端,恍失所措。
敢乞泛紫筏,驾丹梯储积金砂垂手群蠢。
不备
按:《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卷六,正统道藏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