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读史前汉书十八条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漫塘集》卷一八
郑当时言,而每五日洗沐,尝置驿长安诸郊,请谢宾客至明旦,常恐不遍
胸次扰扰博极,其言亦若人之流亚也?
孟坚谓其不能为醇儒,过矣。
枚乘《再谏吴王书》,其间载齐王杀等事,皆在吴王败走之后
刘仲冯考之甚详,谓后人增加之。
予观韦孟讽谏楚王戊诗,或者以为子孙敬事述志而作,则乘之《谏吴王书》,其为后增加也明矣。
灌夫「以服请不宜」,犹言某以有服,故不宜自往请客,后不得已,乃亲往也师古注非。)
史记·张释之传》,盗环事下廷尉治释之按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班固云下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殊失委折
灌夫传》改「尝」作「常」,改颍阴侯灌何请孟为校尉作「灌婴」,「陂池」作「波池」,「以服请宜往」为「不宜」,皆非是
不可悉数
韩安国和亲议,利害了然,为万世不刊之典可谓见之明,察之熟矣,宜其执此之见,坚如金石
未见武帝意有所属,乃以有它缪巧为辞,至以身任行师之寄。
岂以护军之权,诸将皆属,有以动其心故耶?
虽然马邑之役,所恃者聂一之诈,犹可以有它缪巧为解;
它日渔阳之役,右北平之役,岂亦有它缪巧而然耶?
士大夫始于事理甚明,终为名利所惑,良可慨叹
韩安国善遇田甲李将军乃杀醉尉,量不同矣。
卫青不罪李敢,敬待汲长孺,亦贤矣。
之争,自韩安国汲长孺郑当时外,馀皆莫敢言。
韩、郑之言,又持两端可见当时言者之难。
二史武帝上食太后后,言是时郎中令石建上分别言两人事。
分别两人事,则曲有归矣岂其人耶?
太史公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不能言者,岂亦以是故耶!
汲黯始为九卿,弘、汤为小吏弘至相封侯,汤为御史大夫犹为右内史
丞史与同列,或尊用过之
李广初与从弟李蔡俱为郎,名声下广远甚,封侯拜相,而广不得邑,官不过九卿广军吏士卒或取封侯二人
姿禀不同才质各异,其为淹滞大略相似
史记·李广传》,卫青广失道状,曰「欲上书报天子曲折」,班史增作「失军曲折」,非是
广时但失道不曾失军也。
元光六年,四将军出击匈奴
卫青车骑将军卫子夫弟也;
公孙贺轻车将军子夫姊君孺夫也;
公孙敖为骑将军则出卫青死者也。
其后李广利贰师将军,事亦类此
夫兵凶器,战危事,而武帝轻于畀付如此,虽卫、霍之师出则成功,而所丧失亦略相当
至于它将,鲜不败衄者,此可以为命将出师者之戒。
班固先叙得幸之由,继书出军等事,其意微矣。
元狩四年卫、霍之出,卫青正当坚敌,乃能使单于狼狈遁走几至失国
资粮于敌,仍烧其积聚以破巢穴斩首九万九千级。
去病功无大于此者,虽其斩捕数多,而其所直者乃左方兵,与单于亲自临阵事体不同
去病益封五千八百户,而不得益封
分量已过,封之益不益不足深论,但方其张左右翼单于鏖战之时,杀伤大当其间谁非冒万死不顾,以图尺寸功者?
今也一置不问常惠遂成不过诸侯相,爵不过关内侯
此盖迫不得已,姑藉以众议
霍去病军,则毫釐之功必计。
于是军吏士卒之心矣,其后竟不能复击匈奴或者此亦其一端欤!
卫、霍斩首捕寇之功,于汉为盛矣。
父子俱侯,凡三十四岁,而五侯皆夺,未几戾太子事遂灭。
去病未几,子死国绝。
弟光功烈如此,终亦不免赤族之祸。
岂其杀伤过多天道施报如此耶!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身」。
夫以君臣相信之深,犹贵其密,而况于情之疏者乎?
武帝建元中辽东高庙与高园便殿灾。
先是淮南王安入朝,与帝舅丞相武安侯鼢逆言,归而益横。
其后胶西王赵敬、肃王常山宪王皆数犯法,或至夷灭人家、杀二千石,而淮南衡山王遂谋反胶东江都王亦阴治兵欲应之。
丞相复恃贵,恣横于内。
于是仲舒借二异以感动武帝,此正纳约自牖之意。
其所言上忤权贵用事之臣,下忤偃蹇奉法诸侯,事无大于此者,言之而犹恐召祸,而舒也暴其私藁,至为他人所得,则其疏甚矣。
仲舒家居朝廷每有大议,使使者廷尉张汤就问。
史臣谓其对大议皆有明法,而所对谩不见一二。
使其所议果有关朝廷利害则不应不载;
之而当,则朝廷不应用其言而弃其人。
使其果不曾有所议,史臣所载又不应尔。
反覆史臣所载,帝之所遣,非张汤则亦其徒也。
言之阿意,在仲舒固有所不忍;
之而正,则固已与使者之意背驰矣,其所以复之君者何如哉!
宜其效不概见,而仲舒终于不用也。
武帝仲舒至于再三,何也?
帝喜纷更主也。
仲舒首篇乃以更化为说,武帝得其辞而不得其意,疑舒之所谓更化则己之所欲变法易令也,故异其对而复策之。
制册所言谆乎古帝王沿革之异,意欲仲舒极其所言,大其所更张,故篇末欲明其指略切磋究之,以称其意。
仲舒复对,不过谆谆礼义教化之事,其他本末度数事制曲防,皆略而不及,帝始知意向殊异
中篇犹有所谓改正朔、易服色等语,故复策之,而制册所言尤深切致意三王同异等语,且谓仲舒之对,为条贯靡竟,统纪未终,篇末戒其悉之究之熟之复之,意欲仲舒条陈世务,使纪纲文章,铿𥔀炳辉一改当时之旧。
而舒之所志,乃在损文用忠等语,则其去帝意远矣。
帝所绝意仲舒不复再策,且出之为诸侯相也。
史臣武帝封禅事,言其书秘,其事禁,独侍中奉车子与知之。
甫去泰山,犹未至海上,即书奉车子暴病一日死。
史臣之意微而显,盖武帝自知其事多不经,虑奉车子泄之贻笑天下后世故杀之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