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氏族谱序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四
方氏之先出于神农,始得姓者曰雷,神农八代孙冈帝之子也。
黄帝蚩尤,以功封方山,食其邑,因氏焉。
子孙以世相传
明与风力并驱回从雷泽之游,赞乂洪水
在夏曰相,勒绩中兴
佐周者叔夐,见于秦;
赏与望与阳见于汉。
世居河南,有曰纮者遭新莽乱,过江自是江左之方悉祖于纮。
纮生雄,为司马府君
雄生储、侪、俨。
和帝时,俨负文武材,辟三公不就高蹈茅山
侪仕至南郡太守
储位太常卿、黟县侯,有张文臣为之碑。
自得以来,其见于文字如此
侪、俨之后无闻
生赞之、观之、弘之,皆当世知名士。
赞、弘子孙星居江浙
本祖琡,乃观之之后中间世次莫详,则谱不存之过也。
琡仕都督府长史一子殷符为威王府咨议统兵平巢,改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则僖宗中和四年也。
中丞之子七,其三早世
有曰某,为户部侍郎,其子官于滁,因家焉者;
有曰某,守潭州湘阴簿者;
有曰廷滔,官尚书左仆射子孙家于江州者。
吾祖廷范为温州平固,历宰长溪古田长乐县,遂卜居于泉之莆田,为聚族始祖,则中丞第三子也。
虽累赠金紫,而所宰三邑皆闽地,父老相传至今号为长官
盖唐季俶扰长史中丞子孙各家于其官。
长官既定闽人,怆念故地藁葬祖父,以寓之思,今乌齐与丰田二穴是也
长官灵隐山
虽仕闽,犹为唐官,至六子则王氏之闽矣。
仁逸水部员外郎仁岳太中秘监仁瑞秘书省著作郎,仁逊大理司直,仁载礼部郎中仁远秘书省正字
绘像广化寺荐福所谓灵隐长官六房是也
五季乱,所在分裂豪杰无以为归,各仕于其国,长官六子适值其会。
龙兴,向之仕于其国者相与归仕于天子,而长官之子彬彬辈出联翩高第参错要路,遂与中州名臣抗衡,而长官之后始大。
今其来者各求以功名自见于世,方兴而未艾也。
合天下之诸方不如莆之盛,合莆之诸方不如长官之盛。
枝叶蕃衍冠冕辉映所在充牣,几半于莆。
诘其从来,俱出六房六房之出则一长官也。
噫!
一人之身而至于百计、以千计,盖将以万亿计而未止,亦可谓盛矣!
然人之情少则易亲,多则易疏。
吾宗最以多称,固有一族之居,五服之近,庆吊拜跪未尽废,卒然邂逅熟视而揖,则其疏且远者相值于涂,憧憧往来不相孰何固宜
噫!
一人身分至于涂人,曰涂人利害不相及之谓也。
不相及犹可也,推其薄将有不得为涂之人者。
用是惧,此族谱所为作也。
得吾谱而观之,犹观水焉。
大川三百,支川三千,或流漫而愈长,或潴汇而滋浩。
委蛇曲折(〔一〕),已微而复大;
不安其所溃溢四出
沿流究竟,则同出昆崙之区、黄河之原,有本者如是夫!
凡今所以相视涂人贯穿联络,同自一脉中来,观吾谱者尊祖睦族之心可以惕然而生矣。
远则难合,多则必散,势也。
势,吾末如之何要之人人不可无此心也。
以孝弟之心相往来,则宗盟笃矣,风俗厚矣。
祖心也,吾也,将举宗人皆然,有不然者,彼独何
大琮窃慕古之贤人君子皆能自序其先世,笔史者亦为标之于其传。
前辈有自谱例,载之家集,集行于世,谱亦随之。
其先岂能皆贤,盖其无所闻知,随世磨灭者多矣。
无所闻知之人,而得以辉煌史册,著见于文集,有所附以为不朽之传,则贤子孙之力也。
顾其同时之人岂无自序自谱之?
而史之不传,集之不行,则遂泯焉。
为人子孙勉之哉!
前辈立法以为谱,学者事也,盖以责子孙之好学者
吾知勉而已,知尽学者之事而已安能逆料不传不行而遂已哉!
需次之隙,搜寻旧谱,纂次昭穆
而上下之,则知源流所从
旁行而列之,则见子孙之多寡
来者从而续且补之,则可以至于无穷不乱长官子孙必将大有兴者,安知其不传且行也?
凡我族类相与勉之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