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铁庵集》卷三○
问:古诗三千馀篇仲尼取而被之弦歌,以求合乎《韶》、《武》之音,去其不合者,所存三百五篇而已,此司马迁之说也。
孔颖达以为传记举逸《诗》绝少,《史记》所言盖迁之缪;
欧阳氏又谓以图考之,宜不啻三千篇
夫《诗》,孔子之所删也,三儒异同如此,孰是孰非?
风、雅、颂一定之体也,今降王为风,则王之号若何而可黜?
进鲁于颂,则鲁之僭若何而可略也?
邶、鄘、卫,一国之音也,而系于三国
七月》、《公刘》,一时之事也,而裂之于《风》、《雅》,或分或合何者为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何与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又何预于礼?
曾子作《孝经》,及于诗者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启手足之际不忘也。
子思中庸一篇传道命脉也,及于诗者亦十有五,且以「德輶如毛无声无臭」等语归诸《中庸》之妙。
下至春秋之世,列国相与聘享,又多赋《诗取义
诗出于小夫贱隶之言,而后明道习礼者率于此启发之机。
然则篇目多寡辞章次第,播之声歌,形之答问,抑可得而详欤?
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