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流民劄子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二、《蒙斋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八
臣闻今日之患,至危至急关于理乱存亡大者流民是也
臣窃迹往事未暇枚举,姑以晋事言之。
永宁间李特、雄辈,其始不过流民为乱耳。
、雄,单人窭子,尚能因流民蚁附,结大营绵竹以处之,旬月之间,有众二万,遂据全蜀
自古惟有已乱之方者,乃能折倡乱之萌。
西晋不知已乱,而纵、雄之倡乱,故蔓延以及东晋
雍州流民,多在南阳王如因之为乱
巴蜀流民,布在荆湘杜韬又因之以作乱
其后也,江西流民长吏姚襄建业震骇
谢尚历阳还卫京师,固江备守
此皆倡乱之始,不思亟加安辑,故其流毒寖盛寖烈,以至此极耳。
况今荒歉米价腾踊饿莩满目在在皆然
以外之流民,煽内之饥民等死念一萌,喜乱之徒群起国将奈何哉!
夫不内地饥民,则凡转徙道途者,皆流民也,又加以在外源源方来之流民,吾仓皇无策必将固拒。
淮民皆吾赤子,今不加拯救,反从而拒之,是雠之也。
以子为雠,稍有人心,何忍为此
臣之愚虑,谓宜亟加区画头目然。
有当行而未易行者凡数条焉。
州县流民入境未知数多寡,宜责之长吏广为措置
或分寺观而暂为居止之计,或随力赡养而亟救垂绝之命。
其说固当行矣,然诸郡赤立经常莫继一旦以此费,官帑空竭计将安出
虽有巧智,于何取办
此其未易行者一也。
淮民劲悍材武,与江浙不同,转填沟壑,殊可恨惜,宜取其尤强壮者,籍以为兵。
近日新招拱卫一军,亦可充数
仍覈所在诸军,多有虚籍,与其市井游手曷若淮民壮丁
其说固当行矣,然养兵猥众,为今大弊,不能汰而又益之,来者无穷,反致激变
此其未易行者二也。
两淮清野,伐敌因粮之谋,室庐田产尺椽寸草之留,独有水寨阻险为固如故也。
因而葺理增立堡塞,以处复业之民,其说亦当行矣,然民多寨少,何足以容?
葺理之费,官给之乎,抑听民自为而官助之乎?
俱非空言之所可办。
况此又在强敌尽退之后耳,谈河止渴,奚救目前
此其未易行者三也。
借曰其后复业官司为之主盟,还其自有之田,劝以力农之务,其说亦当行矣,然自经敌人蹂躏之馀,种尽矣,牛尽矣,耕具又皆尽矣。
小民积累岁久不能集,一朝还乡,决难措办
是亦驱而就死地耳
敌情叵测去来无常,民未知复业获利,反不如寄寓之暂宽。
此其未易行者四也。
矧今近甸间有剽掠之众,辇下已有攫拿之风。
凡此足以雄心而长声势
氓隶迁徒,皆勍敌也;
斩木揭竿,皆劲兵也。
群起附和水赴壑,流民之祸,岂不可畏哉!
陛下盍亦怀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之念,轸燕巢幕上鱼游釜中之忧,凡前四条利害相形,有非独见单虑之所可臆决,宜诞布集议之诏,俾侍从台谏、两省官以及在廷之臣,参酌事宜竭尽忠计,各上议状不许联名
庶几人人得尽己见,免至雷同塞责
陛下二三大臣合众谋而断之,至当归一无有疑贰于以安近怀远,保邦固本,实宗社生灵大幸
不胜惓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