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申中书省朱元升三易备遗状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六、《经义考》卷三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窃惟义理之学,托象数而传者也。
河南程氏倡道时则邵雍经世不传之妙;
新安朱氏讲学武夷时则蔡元定明《图》、《书》未发之旨。
今其遗编皆在,而世之学者知读程、朱之书而不知穷邵、蔡之学,象数之传无传焉。
幸而一人事此为事,学此为学,盖千百而一二者也。
沉滞下僚堙厄冗役无以自振拔于当世
适仕于铉翁之部内,是用忘分出位,具以名闻
窃见承节郎、差处州龙泉遂昌庆元县建宁府松溪政和县巡检朱元升苦心旧学笃志遗经,独探象数之传,自悟羲黄之蕴,著《中天归藏书》数万言,为图数十,以述其所自得之学。
其说谓伏羲《易》先天学也,黄帝易》中天学也。
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艮巽兑奠于四隅,而为八卦,八其八而为六十四卦者,先天《易》也。
十日十二子,纳而为六震甲者中天《易》也。
中天先天来者也。
其名虽异,其理则一。
于是中天六十甲配先天六十四卦,而六十甲之序与先天六十四卦之序自然吻合不爽锱铢
以是黄帝作六十甲,所以先天六十四卦不尽之义,载阴阳五行功用,被之天下万世者,《中天归藏易》也。
孔子于商道而取坤乾,所取者商之《归藏》,而中天之《易》于是乎在。
易名归藏》而黄帝亦以归藏为氏,商易用《归藏》而商之诸君皆以甲丙辛壬为号,以见《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与先天六十四卦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归藏易》自汉初已亡,元升述其意而为此书,以自然之数纳自然之音,符自然之象,纵施横设,无一不合,皆元升所自悟者也。
于邵之《经世》、蔡氏之图书近代诸儒象数之学,皆能洞究其义,为之折衷
用功甚勤,其探讨甚博,非徒掇拾前人文字语言为之讲解,漫以学问自见者之比。
其人早游场有声屡举不第,舍而以右科奋,图窃升斗之禄以供菽水之养
身堕右弁,官为徼巡,而探赜钩深卧起不辍穷壮老坚,真士之有志于学者。
而恬于进取不求人知,人亦未有能知之者
铉翁将指于粤,始识其人,是用冒犯斧钺之诛,僭以元升所学上彻于朝,仰祈万一之采录
除已具录奏闻,乞特赐甄擢,收之冗散之役,处以校雠之任,使海内学士知以象数为学不惟陈言旧说之是务,其于兴起文治作新斯人,实非小补
伏候指挥
按:《三易备遗》卷首通志经解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