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九峰讲院 宋末元初 · 刘黻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七、蒙川先生遗稿补遗、《九峰先生集》卷首
不息则不抟,龙不蛰则不神,君子不藏器则不足以待用
田游岩太学罢归,入太白山栖迟山水间,自蜀历荆楚,爱夷陵溪,立庐其侧。
召赴京师行次汝州辞疾箕山,居许由旁,自号田东邻
高宗嵩山遣使就问其母,又亲至其门,野服出拜。
帝谓曰:「先生比佳否」?
对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其息深矣,而其用可易究耶?
南海区邦铨忠孝名家也。
淳祐间游太学,为同舍生,朝夕相与二帝三王之道,内外合一之学,予得所师焉。
伏阙上书,论奸臣误国兵士解体不报,遂南归,筑讲院所居陈村,以讲业终焉计
未几,予亦以狂戆疏忤执政安置南安军矣。
度岭访君,语平生昼夜,君喜曰:「衡幸得诗书礼乐二三子也」。
盖若私庆全归之恩者。
有感焉。
事君能致其身,致之云者,委其身之谓也。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全之云者,保其身之谓也。
其保其委,岂豫计乎?
曾参闵损保其身矣,未尝以是而负于忠。
龙逢比干委其身矣,未尝以是而负于孝。
保身也,委身也,忠孝一道也。
君之所以教人者,窃谓必不异此,愿毋终藏,而不施诸用也。
君曰:「然。
为我记之」。
是时门人推尊九峰先生讲院以是名。
景炎纪元,予寓罗浮,始削简而为之记。
试吏部尚书、前监察御史乐清刘黻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