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道端如何论 南宋 · 李瓘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五、《论学绳尺》卷一○
论曰:于君心之初而决其几,则纯乎一天理矣。
盖天下之事莫不有初,亦莫不有几。
初者,几之所伏也。
物初而美几,则美恶判焉;
人初而善几,则善利界焉;
心初而纯几,则纯驳分焉。
其几最可畏也,亦在乎审其初而已
英明之主出,而作新万物,此世道一初也,亦君心之一初也。
于斯时也,而且求其为治之端,是其几未失也。
善告君者,首以大公至正之道而入其心,苟非于是者,则不敢以陈于前,使吾君于其几之善者而行之,则纯乎王而不杂乎伯,纯乎理而不杂乎欲,常如此心之初矣。
然则仲舒武帝初年特举王道之端以为告,而绝口不言霸,岂非王道纯乎天理也?
端者,决其几于君心之初乎!
王道之端如何
请申之。
道在天地间,亦一阴阳之气尔。
人主新政,则又混元立极之时也。
天地其有初乎,开天地之初者固今日
阴阳其有几乎,决阴阳之几者亦今日
何谓初?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是也
何谓几?
《易》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是已。
夫当资始之元,而求先见之吉,非王道之端在是乎?
此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者,每于理欲纯驳未分之初,而首以是几告其君也。
何则
如日之方旦,几则有明晦之候;
初如泉之始达,几则有清浊之分;
初如车之发轫,几则有正邪之岐。
君心其一太极之初也,迨夫万事出,善恶分,则其道有纯驳之判,此其几岂不大可畏哉!
商君秦孝公强国初年,而投以三变之术,终以误秦于异日者,此几也。
董公汉高帝创业初年,而教以仁义之说,终以开汉四百年者,亦此几也。
微哉几乎
其始也毫发相去,其终也天地辽绝可不早辨于其初乎!
仲舒举其端以告武帝,独于王道拳拳焉,是亦几善之说也。
斯道也,何道也?
人心道心之几一决于十六字之间,而禹传之汤,汤传之文、武周公,率是道也。
彼齐、晋数君,管、晏诸子,与夫申、韩者流,其言则功利,其术则纵横其所谓道,非吾之所谓道也。
且帝欲闻大道之要,亦尝有志于此矣。
不知帝之所谓道者何道欤?
观其初年,举贤良则与禹之吁俊同,求直言则与汤之从谏同,奉高年则与文之养老同,此时此心,可以王矣,然王伯之分,一间相去理欲界限,其隔几何
二者之端,苟有所未决,则其几真可畏也。
仲舒言道而必归之王,言王道而必谓之端,是端也,其初也,亦其几也。
故于两端之间,择其几之善者而告之,曰正心邪气得干,曰任德则刑罚所当后,曰体元居正,则不可不谨其始。
正心也,任德也,体元居正也,皆王者之道也。
此其端亦大矣
使帝也于此而决其几,常正心常任德,常体元居正,毋初以仁义而终以功利,毋初以道德而终以权谋,毋初以正论而终以邪说,则帝之心纯乎天理,而汉之治亦纯乎三代,又何有末年之事!
虽然,亦在乎所学何如耳。
六经,道之寄也,使帝之表章,于《诗》而必知正始,于《春秋》而必知为元,于《中庸》而必知造端,非苟知之,亦允蹈之,则之道可至也,而况于王。
当时师友渊源董仲舒一人者,真王佐才也,傥使终身劝学武帝之侧,则舒其乎,帝其汤、文乎。
吁!
谨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